下载TXT电子书,就来曹操读书

微信
手机版
TXT电子书

酷玩实验室:又来!韩国教授碰瓷吴京,连校服都不放过

作者 :想念在黑夜 2021-10-13 22:21:36 审稿人 : admin

  我们的运动服也被韩国人盯上了。

  10月5日,韩媒《朝鲜日报》报道,韩国诚信女子大学教授徐坰德在ins发文,称中国服装抄袭了《鱿鱼游戏》的服装,配图是吴京身穿“中国”运动装和《鱿鱼游戏》中李政宰的服装对比。

  不过,有记者发现,徐坰德的ins原文并没有提到抄袭,只是说“在购物应用程序中,擅自利用李政宰的照片销售因电视剧而出名的绿色运动服,是非常错误的行为。”

  也就是说,徐坰德说的是电商平台的版权问题,但《朝鲜日报》扣上了“中国”字样的运动装抄袭《鱿鱼游戏》服装的帽子。

  当然,这个徐坰德也并非善茬,他在社交媒体上打着宣扬韩国文化的旗号,却是谁火就招惹谁——

  今年4月,他向美印太司令部邮件抗议将朝鲜半岛东部海域标注为“日本海”。

  东京奥运会期间,他又因为奥组委官网侵犯韩国毒岛主权,主张抵制东京奥运会。

  关于韩国和朝鲜日本的“历史争议”问题,这里不做任何评价,但这位大教授还多次因为“泡菜起源”、“韩服正宗”等碰瓷中国,就让人忍不住骂一句,脸都不要了。

  这样的跳梁小丑,本不应该过多搭理,但我今天还是想说说那件“中国”运动服。

  这件运动服,最早出现在2019年上映的电影《老师·好》,吴京身穿“中国”字样运动外套的剧照,后来成了万能的表情包。

  《鱿鱼游戏》2021年9月上线时,还有网友恶搞了一段《京鱼游戏》,戏称为“京刚不坏之身”。

  一个2019年,一个2021年,谁抄谁还不一定呢。

  更严格地说,这件“中国”字样运动服的鼻祖,可以追溯到1947年。

  她的名字,叫梅花运动服。

  01

  百年工业看天津,天津工业看纺织,近代的天津,是一个纺织业非常发达的城市。

  这里既有大型的纺织工厂,如华新纺织、恒源纺织、北洋纱厂、裕大纱厂,也有很多小型的私营纺织企业,如1947年投产的天津织棉公司。

  当年的工业普查显示,天津纺织工业大小工厂共计1158家,占全市工厂总数的25%,产值占全市工业共产值的64.74%。

  华新纺织有限公司的股票

  然而由于国民党滥发纸币造成通货膨胀,工业品价格猛跌,生产极其困难,仅仅一年之后的1948年,天津纺织业便陷入停产、半停产状态,各厂每周只能维持开工3天,

全市8867台织布机,正常运转的仅有4867台。

  直至1949年天津解放,天津的纺织工业才得以恢复生产。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国家对民族资本企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天津织棉公司划归国有,并在随后的合并、合营中,慢慢合并为天津市针织运动衣厂。

  天津针织运动衣厂,厂如其名,主要生产运动装。

  1961年,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北京举行。这是年前的共和国第一次在世界体坛亮相,举国上下高度重视,贺龙元帅亲自出马,选定了天津针织运动衣厂,负责生产运动员的参赛服装。

  那届比赛,中国队战胜了一直称霸乒坛的日本队,全国范围内掀起“乒乓热”,就连运动员们身穿的服装也成为“明星”。

  正值国家三年困难时期,天津针织运动衣厂从《卜算子·咏梅》中获得灵感,将生产的运动服取名“梅花”,以示工人阶级“傲骨迎霜,为国争光”之志。

  二手梅花运动服,摘自depop卖家zor1n

  1971年3月,第31届世乒赛,中国队在日本名古屋夺得四项冠军,从此开启了四十余年对世界乒坛的绝对统治,直至今日。

  他们身穿的,正是梅花运动装。

  同年4月,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梅花更是见证了著名的“乒乓外交”——比赛中场休息时,周总理前去慰问运动员,却发现因为运动员大量出汗产生的服饰掉色问题,对「梅花」运动衣提出三个要求:大方、耐用、不掉色。

  由于经济和制造能力有限,那时我们穿的衣服,多为老三样(中山装、军便装、人民装)、老三色(蓝、绿、灰色)。

  天津针织运动衣厂高度重视,漂染组的老师傅从小孩子的印花服装得到灵感,提出用印花工艺进行染色,在保证色牢度的同时,透气又柔软。

  1972年,天津针织运动衣厂被周总理指定为国家体委及下属运动队研发制式运动服,“梅花”成了中国运动员的初代“国服”。

  02

  改革春风春满地,中国人民真争气。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许海峰穿着臂上五道杠、胸前黄色“中国”字样的梅花运动服赢得了中国奥运史上的第一块金牌。

  同样是这届奥运会,女排姑娘们实现“三连冠”,并在之后创造了五连冠传奇。

  梅花和运动员一起,成了运动场上的“明星”,许海峰在很多年后依然印象深刻:

  “所有中国运动员,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领奖的时候,全部是这一套。这套服装的红非常好,非常鲜艳的红,比赛的时候领奖服设计非常讲究,一定要有特点、要好看。”

  随后,国家体委专门做出决定,除部分商定外商服装的运动队外,国家运动队出访、迎访、参加比赛,都必须穿上带有五道杠的运动服。

  而在国家队订单之外,中国竞技运动的亮眼成绩,也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点燃了全民体育热情,老百姓也想买一套“冠军服”穿穿。

  天津针织运动衣厂在原料紧缺的情况下,设计了两款“梅花”——“大梅花”主要供应国家体委各运动队及各地方运动队,“小梅花”主要面向普通市场。

  当时,一套梅花运动服售价四五十块钱,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即便如此,也挡不住男女老少购买的热情。

  改革开放打开了国门,梅花工厂加足马力搞生产,引进一整套德国和日本的纺织设备,服装面料向“轻薄、透气、耐用”更进一步,年产纯棉、化纤、腈纶、交织四大类,680多种,1200多个花色的服装1200万件;巅峰时期,梅花还出口欧、美、亚、非洲等15个国家和地区,仅在1987年和1988年两年就为国家创汇超过1400万美元。

  然而国门的打开,也意味着外来竞争者的搅局。

  到80年代后期,耐克和阿迪达斯也看中了中国市场的潜力,两大体育巨头在中国设立生产联络代表处,并开始赞助在国内举行的一些国际比赛。

  当时,耐克和阿迪达斯都希望与天津针织运动衣厂合作,还派代表去工厂进行实地考察和技术交流,出于对民族品牌的保护,合作最终并未开花结果。

  财大气粗的国际巨头砸钱赞助各种比赛和队伍,并在各路媒体投放广告,不出几年时间,几乎所有运动员的训练和穿着,都变成了阿迪达斯和耐克;年轻人穿一双乔丹鞋,就是人群里最靓的崽。

  与此同时,后起之秀也开始涌现。

  1988年汉城奥运会之后,李宁退役,计划找天津运动衣厂代工生产运动服,品牌为「李宁」。代工生产照样没有谈拢,李宁挖走了时任梅花厂长的李纪铎。

  进入90年代,南方运动品牌也不断冒出来,开始砸钱请明星代言,赞助比赛。

  前有国际巨头的“围剿”,后有新兴品牌的追赶,梅花经历短暂辉煌,便逐渐没落。

  到1994年,梅花运动服正式停产。

  03

  也许有人会问,如果梅花当时和耐克、阿迪达斯合作,会不会好一点?

  我想未必。

  梅花的辉煌,是计划经济时代与中国体育事业的兴起相伴相生的,国家订单和体育赛事的曝光让梅花没有后顾之忧。但到了市场经济时代,梅花便面临着管理制度僵化的问题,一线领导做不了决策,等到更高一级的领导拍板,市场早就变天了。

  梅花不合作,只能在巨头和新秀的前后夹击之下,节节败退。

  即使梅花合作,恐怕也只能被“雪藏”,然后逐渐消亡——曾经的知名国货如美加净、熊猫洗衣粉,都是在被收购之后,从王者变成了小透明。

  商业世界的生存法则,从来都是你死我活的,而那些幸运的家伙,要么赶上了好时代,要么便是在好时代里依然充满危机感,时刻不忘艰苦奋斗。

  梅花,以及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红利下成长起来的公司,都属于前者,但不断进取的后者,才称得上真正的巨头。

  到90年代后期,梅花已经毫无声息,为了给工人发工资,工厂不得已以5块钱一套的价格清仓,梅花品牌风光不再,市面上的梅花运动服也只是一些老员工在家庭作坊里生产出来的。

  再看看外面的世界,1998年,中国体育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成为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里程碑。同年,耐克、阿迪达斯也正式进军中国市场。

  那么,民族品牌如梅花,就只能寂寂无名了吗?

  也未必。

  体育市场的火热,是经济发展的一个侧面。

  21世纪,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家经济向好,人们口袋里有钱了,开始转向娱乐性的消费。

  这个娱乐性消费,便是文化、体育方面的“软”消费。

  一开始,这个软消费是一个西风东渐的过程——好莱坞文化、欧洲的时尚大秀、NBA联赛……西边的月亮似乎总是圆的。

  但是,当国家经济实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当民族自信上升到一定程度 ,一切又会不一样。

  这两年,国漫和国潮的兴起和回归,就是一种明证。

  新世代的年轻人生来就享受到了国家强大带来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认同,他们爱看国漫,喜欢国乐,也热衷于穿着汉服表达自我。

  如此一来,梅花们又等来了好时代。

  2013年,天津纺织集团决定重建“梅花”品牌,原则就是“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不能让“梅花”这样的民族名牌消失。

  后来的梅花运动服,多次出现在综艺节目中,也有设计感满满的联名系列。很多与梅花同样打着情怀的老国货们,如飞跃、百雀羚等品牌也都在国潮风里焕发了新生。

  但我想仅仅这样,是不够的。

  国家强大是基础,而我们的文化时尚、体育娱乐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如何做好品牌宣传,如何实现技术创新,如何制定行业标准,都是我们急需要补的课。

  商业世界的生存法则,从来都是你死我活,梅花们“梅开二度”,时代的进程很重要,个人的奋斗也同样重要。

  尾声

  再回到开头的问题。

  每次韩网曝出“泡菜起源”、“汉服正统”这些稍稍懂些历史就知道答案的弱智问题时,我都觉得,这帮人是想蹭中国热度吧。

  为什么要蹭热度,大概是自

家实在没啥拿得出手的了。

  所以,中国年轻人穿汉服上街,他们觉得汉服是韩国的,吴京火了,他们又觉得抄袭了鱿鱼游戏。

  挺不要脸,也挺可怜。

  咱也别和他们争辩了,要是还有人嚷嚷着这也是韩国的,那也是韩国的,你就把郭德纲和于

谦的这段相声放出来——

  于谦:一切都是韩国人发明的?那么中国人发明了什么?

  郭德纲:中国人发明了韩国人图片。

HTTP://WWW.cAao.net◐◐◐◐◐◐◐◐◐◐◐◐◐◐◐◐东方金报wev豪仕法律网
在线下载列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