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TXT电子书,就来曹操读书

微信
手机版
TXT电子书

罗列思维:五角大楼被逼“叛国”,中美战争到底有多近?

作者 :苦尽甘来. 2021-09-19 19:23:21 审稿人 : admin

  世界上最强大军队的一把手,成了“私通敌国”的“叛国者”,被议员呼吁送上军事法庭,被国防部长要求辞职,被前总统骂作“软蛋”,是一种什么体验?

  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米利上将——这个美媒口中的“中方无间道”

  ——现在应该是全网最分裂的人,有人称之为“英雄”,有人称之为“美奸”,其背后甚至还牵涉着一串美国军政高层集体“政变”的大瓜。

  按说,这就是一宗板上钉钉的“叛国案”,但这个事儿特别就特别在,主角是特朗普。

  按照特朗普天马行空的

做派,伍德沃德在爆料的新书《危险》中引述佩洛西的话称他“疯了”,似乎还很有道理,特别是唆使支持者冲击国会山,狠狠地冲击了美国人的三观,要知道,第一个武装冲击立法机关的总统叫叶利钦,事后人家可是成了俄罗斯的“沙皇”。

  所以,特朗普当时的表现,简直就是一个为了上位不惜一切“国贼”,连国会都敢冲击,为了凝聚人心,会不会孤注一掷对外干一仗?

  在这个逻辑下,米利的动机也就很占大义了。虽然是以不合规的程序来保证和平,但是在美国民主受到直接威胁、核权力的使用处于高度不确定性的时候,米利同志挺身而出,颇有几分乱流中砥柱的意味,往小了说是守护了普世价值,往大了说那是在可能的核战争下守护了整个人类文明的。

  所以是功是过就看怎么看了。现在美国两党、尤其是两党控制的舆论,针对米利有罪无罪,正在持续发酵,预计这将是川建国间接分裂美国社会的新成果。

  但是,从中国的视角来看,这个事件其实是个坏消息,至少暴露了两个问题:第一,特朗普真的打算对中国开战吗?

  第二,中美战争真的就这么一触即发吗?

  我们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特朗普真的打算对中国开战吗?

  美国美国前任防长罗伯特·盖茨曾经评价特朗普称:

  “至少过去4年里他没有发动过新的战争,同时还为军队提供了新的资金”。

  相比之前的小布什、奥巴马动辄灭国,特朗普确实是宁愿利用军队来搞街头平乱,都没有发动过新的全面战争,最多对叙利亚、伊朗搞搞定点空袭,简直就是历届美国总统里的清流。

  但事实上,盖茨口中的这个“圣母”特朗普,恰恰有着很深的“军人情结”。他本人少年时期就上过军校,多年后回忆起来还颇为自豪,在总统竞选期间就经常提及巴顿、麦克阿瑟等二战偶像。

  这种情结也形成了他重视军事力量的倾向,他执政后喊出“让美军更加强大”的口号,不但积极增加军费、提升军备,其内阁中军人出身的部长比重之高,也刷新了历史记录,按照他的说法,倚重军力是应对“首要威胁”的必要保障,核武器是达成交易的最后底牌。

  不同于奥巴马时期逐年削减军费,特朗普认为这是“软弱”,上任伊始就提出了大规模的扩军计划,哪怕赤字走高,哪怕有《2011年预算控制法案》的限制,还是推出了大规模造舰的“355”计划

  ——也就是任内要让海军战舰数增长20%,达到355艘。

  甚至为了新增540亿美元建造新的航母、战舰和战机,特朗普还削减了国内民生项目和海外援助等领域的经费

  ——用买粮的钱买枪,哪像不爱打仗的总统了?

  2019年,特朗普政府军费总开支达7160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3%,其中用于核计划的300亿美元是奥巴马政府2010年该项支出的4倍多。

  最可怕的就是这个核计划的部分。

  在特朗普的眼里,核武器似乎是最快捷最省钱的手段,能以最小的成本,达成最大的目的,在他还是总统候选人的时候,就一再追问“既然美国有核武器为何不使用”,执政后对战术核武器的应用更是情有独钟。

  比如,2020年,美军的俄亥俄级核潜艇上就开始换装低当量的W76-2核弹头,这种核弹头杀伤力大又威力可控,又降低了核污染,让低烈度核战成为可能,注意,这种核弹头美军可是能在战场上实战应用的。

  那特朗普这又是扩海军,又是实现核弹实用化的,目标是谁?

  在特朗普政府的《美国国防战略 2018 年概要》里说得很直白:

  “国家间的战略竞争,而不是恐怖主义者,现在成为美国国家安全的主要担忧……随着中国继续其经济和军事优势,并通过一个全国性的长期战略扩大其权力,它将继续推行军事现代化计划,旨在近期寻求印太地区的区域霸权,在将来驱逐美国,实现全球领先。”

  枪口直接指向中国。

  在这一思路下,特朗普遏制中国的“印太战略”替代了奥巴马的“亚太战略”,因为“在印太地区有很多‘带’和很多‘路’”。在他任上,中美两国关系急剧下滑,“遏制”“新冷战”“脱钩”都是特朗普时期出现的新说法。

  “国师”班农说得更加直白些:

  “五到十年内,我们(中美)必将在南海开战。”

  说开战可能极端,但擦枪走火的可能性确实在大幅提升

  ——特朗普时期,美军以“航行自由”的名义,大大强化了在南海、台海地区的军事存在,在空中和海上故意侵入中国领海,针对中国的各种间谍、侦察和监视活动,其数量、节奏和强度都是空前之大。

  这种侵入一方领海挑衅的活动,极易形成不可控的对抗和冲突,2001年发生的南海撞机事件就是前车之鉴,所以冷战时期美苏还特意签订过一个《防止海上事件协定》。

  美军在南海这么肆无忌惮,要么说明特朗普对可能引起的突发事态估计不足,要么就是不在乎,哪一种都是在玩火。

  特朗普最疯狂的一次表演,还是在2017年的时候,当时刚刚与中国领导人通完电话,就联合安倍发表了一份声明,声称美国将动用核武器保卫日本,包括钓鱼岛

——这也是首次有外国领导人用核武器威胁中国。

  所以在特朗普时期,“管控两国间的重要分歧”成为了美国建制派最重要的话题,当然,这种“管控”并没什么用。

  透过阿富汗战争,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引以为傲的制度设计,其实是千疮百孔,在《决策的本质:还原古巴导弹危机的真相》一书中,作者称美国政府在决策“一直存在黑暗、错综复杂的区域……即使对那些最直接的参与者来说也是神秘的。”

  这一论断在特朗普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这位不具备政治经验,也不具备军事经验的总统,决策只在自己“忠诚、封闭且内斗”的核心圈子里完成,而且家庭成员的“商业思维”在对外决策中角色微妙,这些都让美国的核心权力处于一种暗箱中的不稳定状态,在面对一些特殊情况时,大大增加了不确定性风险。

  所以,特朗普并不是不好战,战争一直就在他的工具箱里,只是作为商人,需要看战争能带来什么好处、达成什么利益,甚至亲近的人对他施加怎样的影响,作为能实际指挥军队的最高统帅,只要有切实的好处,不管这个决策过程多么黑暗,他是能够孤注一掷的。

  也正是出于这种不确定性,这才有了米利两次与中方通电话“降温”,一次在选前,特朗普正因为防疫失败而饱受批评,一场胜利或许能够“拉抬选情”;一次在选举结果出来后,特朗普不满败选,甚至敢于煽动支持者冲击国会,米利认为,当时特朗普“精神开始严重衰退,几乎丧失理智,且有能力发起核战争”。

  书中称,美方有情报表明:

  “鉴于南海军事演习引发的紧张局势以及特朗普发表的整体上好战的对华言论等因素,中国当真认为美国准备对华发动攻击。米利审查过这些情报后决定致电中国。”

  如果是真的,说明我国当时也做好了特朗普发动战争的应对准备。

  历史无法假设,我们不知道特朗普是不是真会走极端,但鉴于其执政时的表现,只能说战争的几率比前任大很多,而且没人怀疑这位总统打一场全面核战的疯狂。

  真相如何,只能等几十年后相关资料解密了。

  第二个问题,中美战争真的就这么一触即发吗?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先回顾下美国霸权的困境。

  想当年,冷战结束之后,美国人一超独强,江湖无敌,到处立规矩,“银河号事件”、轰炸南斯拉夫大使馆这些民族恨事,都发生在这一时期,没办法,实力相差悬殊嘛。

  但是,如同所有的霸权帝国一样,美帝国主义的权力也受到了挑战,长期面临战略失衡的问题。

  一种挑战是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挖美帝国主义墙角。

  911之后,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把斗争的矛头转向美国,意图将美国赶出伊斯兰地区,结果因为美国反恐战略的失误,加上美国带来的地区权力真空、“颜色革命”等乱象,在中亚、中东、北非、南亚等伊斯兰地区,恐怖主义反而越打越开花,滋生了更多反美的边缘力量。

  所以美国反恐20年以来,地区秩序日趋碎片化,而另一方面,从“基地”到“伊斯兰国”,恐怖组织在战略、意识形态、组织结构上日趋严密化和专业化,对区域局势形成了更大的挑战,极大地消耗了美国的战略资源,侵蚀了美国的霸权根基。

  有一种观点认为,9.11对于中国来说是国运的体现,获得了难得的战略崛起时间,但是你看“中国威胁论”都叫了多少年了,为什么直到2015年奥巴马才确定“战略重心东移”?不是高抬贵手,而是美国自己一手牌没打好,那边摊子打乱了收拾不过来。

  再说回我们的主线。

  美国霸权面临的第二种挑战,是新兴国家的崛起后的权力交替。

  冷战结束后十几年间,新兴国家对美国的挑战很有限,俄罗斯半死不活,中国还在低调发育,巴西、印度美国都不看在眼里,这些国家既没有挑战美国的动力,更没有挑战美国的实力。

  但是世界是在变的,很快啊,也就美国反恐这十几年的工夫,美国是陷入泥潭了,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和美国的差距不断缩小,以中国为例:

  美国开始反恐战争的2001年,中国GDP占世界之比是约4%,美国是31.6%;

  到美国转向亚洲的2015年,中国GDP占世界之比是约14.7%,美国是24.2%,中国的GDP已经占到了美国的61%。

  中美历年GDP对比

  这种挑战不在于美国绝对力量的强弱,而是我相对于你就是进步更快、发展更好,这种对比变化也对美国提出了一个问题

  ——是保持开放的国际规则,允许新兴大国的发展,也接受美国影响力的衰落,还是继续扩张,以更高的制衡成本,维持美国的优先地位?

  美国没有太多的选择。

  特别是中国,在经济、军事各个方面全方位发展,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已经成为了为数不多能和美国正面竞争的国家,对美国的挑战是冷战之后从来没有出现过的。

  所以奥巴马在2009年发起了一场威胁评估战略辩论,认为美国首先必须考虑应对中国的挑战,为了抵消中国在亚太地区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全力围堵中国,这一战略的基本思路,特朗普、拜登也都继承了下来,无论是叫“亚太战略”还是“印太战略”,本质都差不多。

  一句话,美国要遏制中国的崛起。

  2012年,美军正式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将中国当做首要防范对象,宣布将在2020年前,将美国海军力量的60%部署在亚太地区。

  针对中国在地区内已经具备的“反介入”和“区域拒止”能力,美国一方面将防务资源逐渐向空军和海军倾斜,提出“空海一体化”的概念,加强空军与海军联合作战能力,并通过技术革新,争取掌握战争主导权。

  另一方面,美国和菲律宾、新加坡等国达成防务协议,在南海地区楔入两颗钉子,强化军事存在。

  美国更大的动作在于,借鉴当年扶持欧洲搞垮苏联的经验,在中国周边构建了一个涵盖盟友、战略伙伴和区域国家的反华大网,集合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越南、菲律宾、印度等国家力量制衡中国,通过合作,美国可以四两拨千斤,这些国家也能一定程度上抵消中国崛起的冲击。

  比如最近日本举行的大规模军演,这在以前可是违宪的,也就是这几年美国把拴住日本的链子给松了,就是想让日本替美国来对着中国呲牙。

  再比如这两天热议的美英澳AUKUS联盟,宣布要在国防和安全领域建立新伙伴关系,美国人把先进的核动力航母都卖给澳大利亚了,虽然和法国咬得一嘴毛,但美澳毕竟在军事上是切实达成高质量合作了。

  对这些国家来说,他们被美国强大的军力“赋能”了,而对中国来说,其实很被动,有力使不出,而且区域内全是绊子,还都是喂了大力丸的绊子……

  尤其让中国压力大增的是,凡是这个反华网覆盖到的地方,比如说朝核问题,比如说南海问题,美国都以规则的制定者和维护者自居,在美国人的话语体系下,台湾问题就不仅仅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美国的意图,是想从根本上颠覆中国海上行为的合法性。在“中国威胁论”下,中国做什么都成了威胁地区稳定、破坏国际秩序的“强权国家”,比如日本制定《海警法》多年了,而今年中国通过《海警法》之后,日本却是各种“担忧”,所以中国虽然是个海洋国家,长期以来发展自己的海洋权益却步步艰难。

  这种网络还不止一张。比如最近成立的美英澳AUKUS联盟,它左边跟美英澳加新的“五眼联盟”有重叠,右边跟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有重叠,总之就是根据美国需要,随时建群。

  这些网络的密度和烈度,都是根据美国的需要来。而在美国当前的政治环境下,政客们是言必称“中国”,“反华”已经成为了少数能让两党意见一致的议题,他们声称“接触”政策已经终结,取而代之的是激烈的“竞争范式”,在这种零和甚至“负和”思维下,中美关系只会走向更加偏激的防范与对抗。

  总体上来说,随着近年来美国自身的问题越来越多和中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美国对中国的战略焦虑也是与日俱增,对中国的制度、经济、全球定位、国防力量都采取不接受、不信任的态度,而美国又把军事威慑、军事竞争作为一种常态化的应对手段,展示出一种进攻姿态,两国之间沟通效果越来越差,安全管控的空间却越来越小了。

  在这种在这种情势下,米利打这两个电话,背后就是中美脆弱的战略互信,战争已经不是不可能的设想。

  从现状来说,美国的包围圈其实不足为惧。中国现在和全球多数国家存在深度的依存关系,哪怕是周边有领土争议的国家,也因为中国在经济方面的黏合能力,形成了搁置争议、稳定发展的共识,拜登政府今年在东海、南海投入了大量的外交资源,但是除了日本和澳大利亚叫个不停,其他国家都没有被拉拢过去,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危险还是来自美国国内。

  从理性上来讲,拜登或者说民主党对中国的强硬只是政治需求,但现在难就难在,在两国全面竞争的大背景下,这种强硬的面具可能卸不下来了,不管拜登后面是谁,只要和中国合作,都可能因为“软弱”而被国内批评,所以哪怕现在美国陷入债务困境、通胀高企、关税亟待调整,拜登也不敢平心静气地和中国谈。

  换个角度说,拜登虽然胜了大选,但是特朗普的“右翼民粹主义”的幽灵始终挥之不去,而且越发壮大。

  按照最新的民调结果,多数美国人相信特朗普的说法,也就是中国对新冠造成的后果负有责任,并认为是中国的发展“吃掉了美国的午餐”,而中国的崛起是美国最大的威胁。

  在另外一个调查里,52%的受访美国人赞同“在中国大陆‘入侵’时,派美军防卫台湾”,这个数字在今年3月份的时候还是40%,而对应的有近七成(69%)受访者支持美国承认台湾为“独立国家”。

  大部分美国人甚至不知道台湾在哪儿,这个调查反映的倾向,其实是美国社会对中国的不信任甚至敌意。

  所以在这次爆料的新书中,米利得到的情报是,“中国很担心‘美国利用对中国的一次作战,来拉台选情。’”我国的判断不会是无的放矢,米利的及时降温也必然是有依据的。

  所以我们才会看到,美国在中国周边制造冲突的同时,美国国防部长奥斯丁、国务卿布林肯、米利的副手约翰·海顿,甚至拜登本人都纷纷表态会管控双边分歧,就是怕真的发生擦枪走火的意外。

  阿富汗战争中集体“分赃”式的腐败,是美国轻易发送战争和难以结束战争的一个原因。在美国的决策程序上,对于安全战略的路径依赖,会形成继续战争、扩大战争的利益格局,就是利益相关方会鼓动战争,或者哪怕是做出战争的姿态,就像中美今天这样,然后这些能影响美国军事决策的人,因为利益,会让政策有难以转变的惯性。

  这就是“冷战之父”、美国最有影响的战略家乔治·凯南说过的:

  “战争有自己的力量,他会让你偏离所有深思熟虑的打算。”

  关于中美战争,一个流行的判断是,拥核大国打不起来,比如像美苏那样打代理人战争,但是别忘了,拥核的中苏1969年在边境干过一仗,印巴1999年在克什米尔干过一仗,即便有确保摧毁的核能力,谁也不敢轻易用,所以其实武装冲突的风险并不会消失。

  我们看哪个拥核大国不是在常规武器领域竞争激烈?这才是在有可能产生的冲突中,安身立命的本钱!

  曾经宣称中美可能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的格雷厄姆·艾利森称,中美战争风险“通常始于意外事件或事故”。

  美前驻华大使芮效俭则警告说 :

  “美国决策者在处理台湾问题时,必须考虑美中之间因为台湾问题爆发军事冲突并升级为核战的风险因素。”

  台湾会不会是那个爆发意外的点?

  看看最近美日在台湾问题上的异常活跃,还有台湾领导人越来越迷失了自己的定位,在不久的将来,把高铁修到台湾去也不是不可能。

  战争当然不是好事 中国现在走出了自己的路子,在国际舞台上也越来越积极自信,时间是站在我们这边的,保持一个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对我们是最有利的,所以我们希望和平崛起。

  但是,“将领导能力与使用武力解决混为一谈,是华盛顿一种危险的病态。”战争的发令枪并不在我们手里。

  我们未来要怎么做,其实老祖宗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东方金报网███████http://Www.caAO.net▼▲▼▲▼▲▼▲▼●●●●●●●▼▲▼▲▼▲
在线下载列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