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TXT电子书,就来曹操读书

微信
手机版
TXT电子书

燕梳楼:袁隆平逝世: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作者 :梦城紫 2021-05-22 22:11:10 审稿人 : admin

  不用辟谣了,袁公真的走了。

  今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湘雅医院逝世,享年91岁。

  令人悲愤的是,今日中午11时,CGTN就抢先发布了袁隆平去世的消息。

  随后被袁隆平秘书和家属辟谣,称袁老正在医院接受治疗,没有逝世。

  58分钟后,CGTN再次发文,对此前报道深表歉意。

  抢着转发第一手消息的一众媒体和自媒体也瞬间懵圈。

  这样的消息也能乱发?你CGTN是什么单位?

  你是中国国际电视台,是中国面向世界传播的重要窗口啊。

  什么时候一位科学家的病逝,不是医生宣布,而要媒体来宣布了?

  何况袁老不是普通的科学家,更不是普通的娱乐明星,他是在世界都享有盛誉的伟大科学家啊。

  他的盖世之功,就是让全国人民吃饱了饭,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

  全国老百姓对他的感情,那就是食之父母,神农再世啊!

  这样的谣言是怎么炮制出来的,有没有经过采访核实,是否经过医生还是家人确认,如此不负责任的妖言惑众,浪费全国人民的感情,对得起CGTN这四个字么?

  我们都知道真实性、及时性和传播性是新闻的三要素,现在媒体倒好,为了“及时性”,抢发第一手新闻,把真实性丢的光光的!

  算了,不批了,或许发稿的年轻人也有自己的苦衷,教训极其深刻。

  神农陨落,举世同悲!

  我们还是把更多的笔墨用来怀念这位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吧。

  虽然中午第一次看到消息时眼泪已经流过一次,现在确认去世依然泪如雨下。

  就在11天前,袁老还以91岁高龄为祖国献上了一份大礼,其团队研发的“超优千号”超级杂交稻在三亚通过验收,亩产高达2000多斤!

  1930年7月,袁隆平出生在北京协和医院。

  由于是第二个孩子,父亲似乎已失去初为人父的新鲜感,随手在他的出生姓名栏里写了三个字:

  袁小孩,乳名二毛。

  谁也想不到,就是这样一个出生就不被重视的孩子,改变了中国乃至半个世界的命运,不仅让中国人吃上了饭,还为几十个国家送去了赖以生存的杂交水稻技术。

  1936年,6岁的袁隆平被送到武汉最好的小学读书。在一次郊游中,袁隆平迷上了大自然中的花花草草,萌生了学农的兴趣。

  翌年,抗日战争爆发,武汉失守。

  幼小的袁隆平一家开始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但深谙教育的母亲华静从未放弃对孩子的品德教育。

  她不仅熏陶孩子正确的生命观,还亲自带着袁隆平去供奉着炎帝雕像的“神农洞”。让孩子恭恭敬敬行了三个鞠躬礼,为民“创耕耘,植五谷”的神农观就此奠定。

  1949年8月,19岁的袁隆平决定离开南京,回重庆去读农学院,追逐儿时的梦想。毕业后,“如愿”被分到湖南一座偏僻的安江农校。

  彼时的袁隆平,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在学生眼里,他课讲的好,人也平和豁达。在同事眼里,他又显得有些另类,没事总喜欢在自己的那块小实验田鼓捣。

  执教7年后的1960年,袁隆平偶然在试验田里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稻“,鹤立鸡群,穗大粒大。

  就是这偶然的一瞥,改变了这个年轻老师和中国人民的命运。

  这也说明,哪有什么横空出世的伟大,不过都是有心人的妙手偶得。

  袁隆平肯定不是第一个发现这棵“基因突变”杂交水稻的人,但只有他由此得到了启发,迸发了灵感。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由此开启了人工培植杂交水稻之旅。

  但当时的世界权威遗传学理论普遍认为,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但袁隆平只相信自己的偶然发现。

  在屡试屡败的第四年,他终于从14万株稻穗中找到6棵水稻雄性不育株,这意味着,杂交水稻育种的攻关迈出关键性一步。

  又过了两年不懈探索,他成功培育出“雄性不育系”,于1966年2月发表了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并引发国家科委关注。

  然后给他发了一个函,要求湖南省科委和安江农校支持袁隆平的试验。

  但函还没到安江农校,他的试验室就被红卫兵当成“资产阶级的坛坛罐罐”砸个稀巴烂,人也被当成“白专典型”被关进了牛棚。

  此时,学校那封公函才姗姗来迟,把他从牛粪堆里“解救”了出来。

  彼时的中国,尚未完全从三年自然灾难的阴影中走出,无数人在那场灾难中饿死。饭都吃不上,更别说吃饱饭、吃好饭了。

  一个袁隆平,让科学院的时任领导如获至宝。

  这样的人才怎么能继续留在偏远的安江农校?随即,36岁的“袁老师”被调到长沙,随后根据袁隆平的建议,又决定到气候炎热的云南和海南去试验。

  1976年,他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并在全国开始大面积试种,当年就实现增产20%以上。

  对于袁隆平来说,爱国就是让粮食增产,用有限的土地养活更多的人。

  他的一生,都在致力于让人民吃饱饭。正是得益于他在杂交水稻上的卓越贡献,才让中国以7%的世界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

  解决了我国粮食自给自足的根本性难题,这个贡献甚至比“两弹一星”更加伟大。

  1981年,他以标志性的“小平头”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领了一个我国迄今为止唯一一个发明特等奖。

  1999年,一颗8117号小行星,被正式命名为“袁隆平星”。

  2019年,89岁的袁隆平被国家授予“共和国勋章”。

  就在去年疫情期间,面对世界各国的囤粮热潮,他还跟媒体说:

  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他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和助手坐在稻穗下乘凉。

  现在,这个致力于解决中国人吃饭问题的老爷爷,终于要去他的稻穗下乘凉了。

  或许上午11点,他还有一丝心愿未了。

  等我们吃完饭,他才安心的去了。

  看到这个评论,瞬间让人泪崩。

  巨星陨落,国士无双!

  盖世功勋,永垂不朽!

在线下载列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