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TXT电子书,就来曹操读书

微信
手机版
TXT电子书

盛唐如松:丰功永在

作者 :无力欢颜 2021-05-22 21:55:32 审稿人 : admin

  小时候,虽然不至于经常吃不饱肚子,但家里的窘境我却是深有感触的。有些道理只有在长大之后才能明白,一个家庭能够过上安稳而不愁温饱的日子,父母的付出有多么的大。所以,民间有谚: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中国历史上一直都是在为温饱而奋斗的,如果说全民不愁吃饱饭,恐怕只有在今天这个社会才能看到。纵观华夏的二十四史,农业一直都是历朝历代最为重视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历代的君王和朝臣们,对于国家建设都只重视两个问题,一个是军备,一个是农业。饥荒的年代,甚至连皇帝都要异地求食。我们一直引以为豪的唐朝就曾经发生过数次这样的事情,公元682年,唐太宗的儿子唐高宗李治就曾经因为关中干旱饥荒,长安城中粮食不足,迫不得已率领文武百官前往洛阳‘就食’。说好听一点叫就食,说难听一点就是皇帝逃荒。途中,由于粮食太过缺乏,随行官员竟然有饿死在半路上的。而唐德宗时,又是关中大旱饥荒,保卫皇宫的禁军也要到街上去讨饭吃。如果不是关东粮草及时运到,恐怕唐德宗父子就得被禁军给煮了填肚子。

  皇帝也要外出就食,老百姓就更不用说了。不过老百姓那个不叫就食,而是很直白的叫做逃荒或者讨饭。逃荒这种事,几乎贯穿了中国的整部历史,即便在唐玄宗那个“稻米流脂粟米白”的时代,也还是不时有某个地方遭灾逃荒的事情发生。在大灾之年,人们易子而食的惨剧也时有发生。

  在我小时候,还曾亲眼见过逃荒人。一家三四口人,挑着破烂的棉絮被子和简单的炊具行走在路上,满脸的饥色让我印象颇深。那时候我们管这些人叫做‘讨饭的’。赶上吃饭的时候,大部分人家只要锅里还有饭,宁可自己少吃一点,也会匀一碗出来给他们。那时候的乞讨,真的只是讨饭,而不是钱财。有一口吃的就足够了。

  现在的年轻人是体会不到那时候对于粮食的渴求。如果想要有直观的印象,建议大家可以去看看李雪健主演的《焦裕禄》,那里面对逃荒有着非常真实的表现。曾经看过一句话,原创不知道是谁说的了:“中国农民但凡有一口饭吃,就不会造反。”的确,中国历史上绝大部分的农民起义,都跟饥荒有关系。东汉末年的黄巾军,唐朝末年的黄巢,明朝末年的李自成,都是因为大部分农民吃不饱肚子揭竿而起。最为我们耳熟能详的是元朝末年的朱元璋。他为了填饱肚子只能去庙里当和尚,这样出去讨饭的成功率会高一点。但是在那个全民皆饥荒的年代,朱重八就是当了和尚,还是吃不饱饭,为了不被饿死,最后只好参加农民起义军。所以,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对于农民的利益非常关心,甚至到了变态的地步,但凡地方官有贪腐行为,有苛待老百姓的行为,都是杀无赦的。

  但是杀无赦,还是改变不了老百姓饿肚子的事实。因为有些事情并非因为人祸,而是出于天灾。天不下雨,谁也没办法取得丰收。再有就是由于过去对于粮食作物的品种改良只是靠自然优选,几千年来,粮食在品种上的优化进度很慢。根据汉晋南北朝一些书籍的记载,那时候一亩水稻田最好时可产稻谷大概在三百六十斤左右,而一般情况下,只能达到两百斤左右。到了建国前,水稻的亩产也不过才两三百公斤。一千多年时间,只增加的一倍多一点。所以,在古代上层社会想要过上好日子,就得从老百姓身上搜刮,以天下而奉一人并不全是统治阶层的贪婪,而是因为田里的产出太少。这也决定了在粮食不足的情况下,人口数量是难以增长的。

  即便在新中国,饥荒依然时有发生,甚至还出现了大饥荒年代。造成这个结果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粮食的单产提高不上去。在粮食总产量不足的情况下,一旦发生自然灾害,人们就很难有应对的方法,最后只能饿着肚皮。前不久,我在老家和岳父散步于田间,田埂上生长着一种极像麦子的植物。岳父说那个叫做大麦,现在是野生的,但是在他们年轻的时候,也会在田里种一些这种产量极低的粮食,无它,就是因为它早熟。可以在青黄不接时用来充饥。饥饿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种深刻骨髓的感觉。以前咱们中国人见面问好,第一句肯定是“你吃了吗?”现在呢,大家都说“你好”了,这倒也深刻阐释了管子的那句话“仓廪实而知礼节”的本质意思。只有肚子吃饱了,才会有更加礼仪性的问候。否则,就是最本质的问候“你吃过了吗?”

  如今的人们对于饥饿的感觉早已经不复存在,而中国的人口也已经高达十四亿人。这样庞大的一个人口基数,吃饱饭,吃好饭其实更不容易。想一想大致相同国土面积,汉宣帝时人口才六千万,康熙六十一年的人口是一亿五千万。我所列举的两个时代都是他们所在朝代的盛世。所以,粮食产量对人口的支撑是绝对的,而人民对于粮食的需求也是绝对的,这就是民以食为天。

  为什么我们现在可以养活十四亿人口?自然是粮食的产量上来了。这是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当然还有别的原因,那就是人们对于食品来源的多元化导致对主粮的需求减少,国家经济的发展使得我们可以从国外进口粮食等等……但如果自己家的粮仓装不满,我们是没办法让所有的人都没有饥饿感的。

  让我们的粮仓装满,让我们的民众没有饥饿感,我们得感谢一个人。他就是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袁老。他的功绩与事迹我就不说了。如今我们能够吃饱肚子加油干,为建设新中国出力,袁老是一个大功臣。对于他的评价再高也不为过。所以我就不做评价了,因为没有资格。

  一个国家的稳定,首先就要保证民生安康,吃饱为最基本条件。一个民族的发展必须要万众一心,吃饱还是基本条件。民以食为天,如果吃不饱,那么天也就塌了。

  对于袁老来说,每一个中国人都会用自己的寿命心甘情愿为他续上一分钟,一个小时,一天,甚至一年。但这毕竟只是美好的愿望。人生自古谁无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我想袁老绝不仅仅只是当代中国人的一座泰山,他对于整个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的历史来说,都堪称一座巍巍高山。对于他的逝去,我自然会万分哀悼,但同时心中也隐隐有一种幸运,幸运的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这样一个国家,他老人家毕竟来过了,毕竟做出了如此伟大的事业。这难道不是我们国家的幸运,不是我们民族的幸运吗。

  不多说了,在此向袁老的逝去致以深切的哀痛,斯人虽去,丰功永在。中华的祭祀庙堂上,将永远有您老人家的一块丰碑。

  痛哀斯人去,神州稻粟皆垂首

  泪别伟人离,华夏万民尽举哀

  一路走好!!!

在线下载列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