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春节,堪比史诗!
作者: 虚声
来源:虚声(公众号ID:lxlong20)
已获授权转载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过完1911年的大年之后,18岁的毛泽东离开东山高等小学堂,前往长沙成为一名大龄中学生。那时中国人的大年还叫上日、元日、正日、元辰、新正、新元等。
把大年叫春节是从1914年开始的。春节,还是袁世凯批的。
01 大事记
众所周知,1911年非同寻常。武昌一声枪响,皇帝退位,大清帝国没了,延续几千年的中华帝国体制也被终结。年轻的毛泽东受到鼓舞,弃文从戎,到军队当了半年大兵。
作为旧时代标志的过大年习俗,也受到冲突。
作为革命领袖的孙中山,为体现革命性,于1912年1月1日在京(南京)宣誓就任民国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宣布废除阴历(传统纪年法),采用阳历纪年,称阳历1月1日为“元旦”。
激进的国际派书生们,总是试图照搬苏联高大上的模板,看不见中国小山沟里的现实。
因为不合时宜的左倾,中央在上海难以立足,去了苏区;但左倾毛病不改,尤其是书生博古的谜之行径,最终弄丢了毛泽东辛辛苦苦建立的苏区,被迫长征。
长征之初不仅不改左倾毛病,还犯了小妇人的贪婪。
在博古的书生脑袋中,所谓长征战略转移,就是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类似于搬家。在博古的领导下,他们把盆盆罐罐全部家当搬走。大到印刷机,小到尿盆,统统搬走。有些笨重的机器需要几十人抬,还要更多的人马前后保护。
在这个庞大拖沓的中央纵队周围:林彪的红一军团和彭德怀的红三军团为左右前锋,负责开路;新组建的红八军团和红九军团负责两翼;红五军团殿后。
能征善战的精兵变成了轿夫。从军事角度看,这是送死的节奏。
彭德怀愤怒地说:“这样抬着棺材走路,哪像个打仗的样子!”
这种平庸的军事指挥下,红军迎来惨痛的湘江战役惨败。
红军长征,历时一年,大小百战,惟湘江之战最为惨烈。
红军从1927年建军,大小战争无数,惟湘江之战损失最为惨重。
红军到湘江之畔时大约有八万人。
湘江之战结果: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损失过半,殿后的红五军团只剩下一个师,红八军团只剩下一千人,红九军团只剩下三千人。红军总人数只剩下三万人。
如此战损率前所未有,后所未有。如此挫折,见所未见。
比起军事上的失败,更大的困境在于政治上的绝望。博古自己都不知道该把队伍带到哪里。关键时刻,毛泽东建议大家放弃去湘西,改向贵州进军。
红军占领遵义之后,中央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也就是1935年春节前夕,召开了一场决定命运的会议,就是众所周知的遵义会议,让毛泽东回归领导岗位。
毛泽东从复出之后的作为,从土城战役开始。他的历史使命是带领中共度过最难的新年。
当时有多艰难呢?小小的土城战役,包含日后三位国家主席(毛泽东、刘少奇、杨尚昆)和七位元帅(朱德、刘伯承、彭德怀、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叶剑英)。
这些重要人物聚在一起,表示情况非常危急。激烈的战斗发生在1月28日,腊月24,是湖南人与四川人的小年夜。
但毛泽东、朱德等人没心思想新年的事儿。
因为情报有失误,土城战役打得并不理想,预计中的歼灭战变成拉锯战。
务实的毛泽东当机立断,放弃土城,指挥红军渡过赤水河,拉开四渡赤水的序幕。
04 涅槃
赤水河流经云南、贵州、四川三省,又称美酒河;茅台、习酒、郎酒、董酒均源自那里,再加上泸州的泸州老窖和宜宾五粮液,那一带云集了中国名酒的半壁江山,号称酒三角。
1935年2月3日,大年三十。
部队撤至四川叙永县城南79公里处的石厢子。那里与贵州毕节县大渡乡和云南威信县水田寨接壤。雄鸡报晓,三省可闻,那里又称“鸡鸣三省”。
由于毛泽东出山,全军上下士气大震;后勤部门原本想多搞些鱼、肉庆祝一下,无奈条件太艰难了。
那时的石厢子是一个仅有400多人的小村庄,75户汉、彝、苗人家杂居。由于地处大山深处,老百姓日子苦不堪言,除夕之夜的爆竹声也是稀稀拉拉。
但那天的除夕非常关键。周恩来1972年7月5日谈到:“我们在扎西川滇黔三省叫‘鸡鸣三省’的地方住了一天,把博古换下来,张闻天当总书记,我印象很深。”
由于物质缺乏,毛泽东的年夜饭也只分到一碗红烧肉、几个辣椒。这点东西现在看起来有点寒酸,却是毛泽东的心头好。
毛泽东一辈子虽然轰轰烈烈,但辣椒与红烧肉一直是最爱。但他还是没舍得吃,因为红军中有不少伤员,他们都是老同志。
2月4日,大年初一,毛泽东去看望伤病员,捐出自己的红烧肉,让同志们感动不已。那一幕非常温暖,也非常强悍。它既显示了毛泽东的个人魅力与领导力,也展现出中共战斗力之源泉与初心之所在。
现在很多领导们,尤其是那些贪污腐败的领导同志,初心早已不在。
1935年春节的蒋介石,则表现得志得意满。2月9日,大年初六,蒋介石在庐山别墅“美庐”发布告示,把毛泽东、朱德、徐向前的项上人头标注为十万元,彭德怀、林彪等标注为八万元。历史已经证明,蒋介石这个告示成了笑话。
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完成四渡赤水,随后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完成长征,从此以后,中共与红军再也没有被逼入墙角。
其实包括春节在内的所有节日,对多数人来说,都是在吃喝玩的过程中找乐子。毛泽东一生虽然扮演了历史巨人的角色,但他也有普通人的一面,也需要吃喝玩乐找乐子。
05 吃喝玩
少年在乡间读书,青年先到长沙求学、后到北京游历、再往返于上海广州干革命;壮年到井冈山拉队伍、纵横南中国,又通过万里长征、扎根北中国;纵横华夏奇伟之地。这份人生经历,可以说冠盖古今。
但是说实话,毛泽东在吃、喝、玩方面,真的非常一般。
论吃,中国堪称大吃货帝国。毛泽东一生的最爱,首先是辣椒,其次是红烧肉。毛泽东一辈子也留下不少“吃”的趣闻,大多与辣椒或红烧肉有关。
即便吃红烧肉,毛泽东也并非顶级强者。1940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五大领导到长枪连(中央警卫连)驻地过除夕。
新成立的长枪连家底薄,毛泽东让相关同志给长枪连送去半扇猪。长枪连的同志由于太实在,全部做成大块红烧肉,一块二三两(类似最大块的东坡肉)。
开饭后,大家向毛泽东“敬肉”。
向来爱红烧肉的毛泽东连忙告饶,认输。
但是在吃辣椒方面,毛泽东绝对是顶尖高手。他曾说过,“四川人吃辣椒,不怕辣;江西人吃辣椒,辣不怕;我们湖南人吃辣椒,怕不辣!”
毛泽东吃辣椒,犹如李白爱喝酒。
或者换句话说,辣椒就是毛泽东的美酒。
李白喝酒没输过。毛泽东吃辣椒也没输过。
最有趣的是1962年春节,毛泽东在颐年堂宴请溥仪,特请章士钊、程潜、仇鳌和王孝范四位湖南名流乡友作陪。
溥仪一个北方人,和五个湖南人吃饭,被辣椒刺激得满头大汗。
当然溥仪这次只是小场面。
典型的吃辣椒场景,是1958年和来访的赫鲁晓夫一帮俄国佬吃饭。
当时俄国佬想灌毛泽东喝酒。毛泽东巧妙地用吃辣椒战术化解。布尔加宁元帅,被中国红辣椒整得鼻涕眼泪横流的场面,堪称国际经典。
在玩方面,最能体现毛泽东的特色。1952年春节,毛泽东在武汉,游龟山、蛇山、黄鹤楼。没有封路,没有清场;为安全起见,毛泽东只是戴了一个口罩。
有位孩子认出了毛泽东,惊喜地叫喊:“毛主席!毛主席!”
刹那之间,人潮汇集。要知道那时候抗美援朝尚未结束,西南还在剿匪,局势并不安稳。汇集的人群吓坏了罗瑞卿、李先念、王任重,几番努力,方才脱离人群。毛泽东自己倒很洒脱,干脆摘下口罩,和游客挥手致意。
这么看来,毛泽东在玩这方面,似乎也很简单。但另一方面,毛泽东的玩,又很孤独。他对山川河流之美有独特的感悟,这些都体现在诗词中: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如此这般的玩乐,能理解的人并不多。纵观毛泽东的一生,最欢乐的春节应该是青年时代。
06 欢乐时代
毛泽东早年受母亲影响,信佛;所以他看起来很温和。从相貌上看,不论穿长衫还是中山装,他一直是一个温和的大个子。
到长沙之后,他大部分春节的时间都用来读书。
对他来说,读书是最快乐的事。尤其是1918年春节,他还在北漂时收获了爱情。
拿起枪杆子之前,毛泽东最重要的春节是1921年。那一年,毛泽东回到韶山故乡,鼓励乡亲们一起搞革命,“要舍家为国,舍己为民”。
正是从那时开始,毛泽覃、毛泽民走上革命道路。
也正在1921年6月29日,毛泽东与何叔衡离开长沙,前往上海,出席中共一大会议。历史迎来一个拐点,组织诞生。
那个时代的毛泽东,充分体现了“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之精髓。
毛泽东这样的历史巨人,犹如高山,很难看清晰。然而从春节这个视角,既可以看到其高大的一面,也能看到人情味的一面。
回顾一下近代史:孙中山、袁世凯、蒋介石都曾得到过相当不错的历史机遇,但最终都失败了。只有毛泽东成功地设计了历史走向。其中的原因固然很多,从他们对待春节的方式上,便可略知一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