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TXT电子书,就来曹操读书

微信
手机版
TXT电子书

戎评:刚刚,日本驻华大使让我们“反省”!

作者 :无力欢颜 2021-01-04 20:15:21 审稿人 : admin

  “倭子国,最是反复无常之国。其人,甚卑贱,不知世上有恩谊,只一味慑于武威……故而,不得对其有稍许好颜色。

  ——《康熙朝起居注》

  上周三,在新任日本驻华大使垂秀夫抵京赴任满月之际,《澎湃新闻》对“垂秀夫”进行了一场个人专访。

  采访一开始的时候,在相当程式化的问题抛出下,现场气氛可谓平和。

  然而,当中国记者问及垂秀夫如何看待“民调显示,中日之间民间相互好感度出现反差”,即:中国人对日好感度提升,日本人对华好感度却下降时,现场气氛开始变得微妙起来…

  垂秀夫说:

  …在日本人对华情感方面,针对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以及如何扭转这种局面,还希望中方能够好好研究…

  日本驻华大使此言何意?

  如果戎评理解不差的话,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应当是说“日本人对华好感度下降,中国人需要去找一下原因”。

  再直白一点:今天的局面,中国人需要自我反省。

  中国人需要反省什么?

  老实说,在大致明白了垂秀夫大使的“委婉意涵”之后,戎评在片刻的诧异之后,陷入了沉思

  ——戎评坚信,作为一名资深的外交官员,日本驻华大使垂秀夫的此番委婉,不大可能会是一个因措辞不当而产生的“美丽误会”。

  答案只有一个:

  此番“委婉”,即“中国人需要反省”,极有可能就是日本政府在接下来一段时期内的对华态度基准…

  可是恕戎评愚钝。

  在苦苦思索之后,我实在是想不通在“中日两国交流”这个大方向上,究竟有什么地方是值得让中国人去替日本人反省的!

  是历史怨愤吗?

  根据历史文献查询我们可以得知,中日两国邦交最远可追寻的史料,可见于《汉书·地理志》:

  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

  这句话什么意思?

  乐浪郡(今朝鲜半岛)海外有矮人,他们分为一百多个国家,会定时来向中国朝贡进献。

  老实讲,如果单从史料来看的话,当年的中国确实有点不地道。

  毕竟人家都跪下主动贴脸过来了,你不给好脸色用脚去接也就罢了,为啥偏偏还要骂人家是“矮子”?

  可要知道,这是站在日本人的角度来看问题,换一个角度,试问当年面对一群平均身高不过一米四几,确实只是讲出了眼见“事实”的中国史官,难道有错吗?

  答案是否定的。

  事实如此:当年的中国称日本人为“矮人”非但没有一点错,即便是在彼时的日本人看来,能够获得“倭”的称号,也可谓是荣幸之至!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汉光武帝刘秀赐予朝觐倭使的一方“汉委(倭)奴国王金印”,一跃使得获此印者,瞬时便取得了凌驾于日本列岛其他部落王国地位之上的往事中,便可以轻易窥见!

  称一声“矮子”这么了?这可是大汉帝国的认可啊!

  在当年的东亚政治圈中,大汉帝国就是天神一般的存在,周边小国就算排着队的给大汉帝国提鞋为奴,还求而不得呢!

  那么,既然不是“大汉帝国”这茬往事,难道是对大唐帝国的怨愤?

  要知道仅白江口海战一役,唐军便斩首了三万多倭军,虽然这件事已经过去了一千四百多年了,但是好歹是三万多条人命,没准人日本真的就耿耿于怀至今呢?

  不过啊,当看到日本人绘制的“大唐地图”之后,戎的这点疑虑算是彻底打消了!

  对于唐朝,日本人哪里有什么“怨愤”啊?

  在把自己个儿都画近了大唐版图的日本人,那分明心怀的就是“大唐帝国日本分唐”的与有荣焉!

  当然,其实只要稍微翻阅史料的话,对于日本人的这种“崇唐心情”,咱们也是很好理解的:

  一方面是大唐确实够强。

  毕竟威如大汉,周边的小弟也只是将之称为“上邦大国”,尊其首领为“皇帝”。

  可是彼时的唐朝可就不同了,“大”都已经难以概其广,“皇帝”都不足以显其尊,所谓“巨唐”、“天皇”,是当年周边小国对“唐邦天国”的真实观感!

  当然,另一方面日本也确实从唐朝得到了很多实惠。

  依附唐朝之前,日本是个什么模样?

  除了一个汉赐“倭国”称号以外,日本没有体系的文字、没有成熟的政治制度、甚至整个社会都还处于青铜时代!

  但是,当一批又一批的遣唐使满载先进文明自唐而归之后,日本一跃跨步千年,直接将本国文明拉伸到当时世界一流水准。

  试问,当一个懵懂之人微至衣食住行,大至思想认知,几乎是彻底的被另一个人所启蒙引导时,此两人之间又会是怎样的关系?

  日本人给出了答案。

  他们尊“大唐中国”为父母之邦,自比为海外遗子。

  因此,自南宋灭亡之后,特别是近代以来,日本学者为何要竭力鼓吹“崖山之后无中国”等此番言论?

  为何在唐宋时期,即便是中国适逢衰弱也不敢生出觊觎之心的日本,为何在明清近代以来,却屡屡对中国生出“彼可取而代之”的野心?

  只因日本人从心头认为,大唐中国是父母之邦,唐为壮年,宋为暮年,父母虽暮,可依旧是父母。

  宋亡则父母死,所谓“明”,不过是重新夺回父母祖产的“兄弟”,所谓“清”,在他们眼中更不过是蛮夷窃贼。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当丰臣秀吉在统一日本之后敲定“图朝鲜、窥中华,奉天皇于北京,秀吉宁波摄政”的再造中华之梦时,彼时的日本举国上下,竟无一人认为欠妥!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当1871年中日两国谈判《中日修好条规》时,彼时明治维新不过三年,国家实力完全处于弱势的日本,竟然只是因为抗议清政府在条约中自称“中国”一事,便使得谈判几度陷入停顿。

  这是日本与彼时朝鲜、越南等藩国对“中华”认知上的根本区别

  ——譬如《朝鲜宣祖实录》记载,朝鲜宣祖曾这样描述两国的关系:

  中国父母也,我国与日本同是外国也,如子也。以言其父母之于子,则我国孝子也,日本贼子也。

  显然,朝日两国的如此认知差异,直接导致了宋亡之后两国在对待中国态度上的根本差异:

  一个仍旧谨遵孝道,侍奉父母不敢顶撞。

  一个自认为是兄弟,已经具备了遗产继承的资格。

  毫不讳言,近代中国的衰弱,恰巧为日本提供了这样的契机

  ——从《征讨清国策》的密谋,到“大东亚共荣圈”的实施,无一不是日本在“契机”下的具体应对。

  当然,对于日本近代以来数次侵华野心的成因,不少日本问题学者大都喜欢从日本的岛国地理,以及近代以来日本脱亚入欧社会变革等层面上去着手进行研究。

  老实讲,对于诸如以上的各项研究结论。

  不论是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主动适应西方帝国主义霸权思维的“脱亚入欧论”、还是日本岛国地理先天不足,灾害频发,举国希望驻足大陆的“大陆渴求论”,戎评向来都是持赞同观点的…

  无他,国虽同于人,却不同于人。

  一时好恶固然可以对国家政策产生些许影响,但是要想推动这具国家机器朝着某个方向,甚至改道前进,其所需要的“动力”,必然是贯通上下,透彻里外的!

  “脱亚入欧论”是动力的一部分、“大陆渴求论”是动力的一部分、“中华秩序论”,同样也是动力的一部分。

  戎评相信,看到这里一定有人会嗤笑了:

  都21世纪了,如今的日本,又有几个人会去在意你个几百年前的老古董?

  可是,日本人真的不在乎吗?

  戎评还是从前面提到的《中日修好条规》开始说起。

  1871年之际,中国强而日本弱。

  日清两国订立《条规》时,日本拒绝清廷使用“中国”一词的原因,是因为日本代表伊达宗城认为:

  中国系对己邦边疆荒服而言,中国既非日本宗主,自然无中国…

  清廷代表则认为:

  我中华之称中国,自上古迄今,由来已久…

  显然,在对“中国”二字的理解上,日本代表更加倾向于认为其是一种政治概念。清廷代表则认为,“中国”二字更多是一种称谓上的惯性延续。

  试问,如此的日本,是对几百年前的“老古董”毫无忌讳的日本吗?

  当然,由于1871年之际的日本刚刚步入“明治维新”,对于日本的这种“斤斤计较”,我们当然可以将之解释为“老思想”。

  那么明治维新已经78年之后的1946年呢?

  1946年6月6日,日本外务省向各新闻出版单位发出《关于避免支那称呼事宜》的通知称:

  往昔通常使用‘支那’二字作为中华民国之国名,今日应改用中国等称号。查‘支那’之称素为中华民国所极度厌恶者。

  鉴于战后该国代表曾多次正式及非正式要求停止使用该词,故今后不必细问根由,一律不得使用该国所憎恶之名称。

  清朝未亡时,日本拒称“中国”,只唤一声“清国”。大清后面倒是亡了,没了借口的日本,又继续琢磨出了一个“支那”继续代称…

  总之无论如何,在没有被打到满地找牙之前,日本就是拒绝称中国为“中国”!

  这一幕,是否像极了某些“叛逆儿”?

  当然,翻阅历史我们也可以知道,即便是在1946年战败之际,日本举国上下的主流声音中,也并不认为自己散落一地的“牙”,是被中国打掉的。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不情不愿的《关于避免支那称呼事宜》之后,日本除了公开刊物及官方文件恢复“中国”称谓以外,民间“支那”一词,依旧泛滥!

  转折点发生在哪里?

  抗美援朝战争,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被迫与中朝两国签订《停战协定》。

  虽然,对于当年的那场战争,文字表述上将之称为“停战”、联合国军的缔约对象也共含中朝,但是地球人都知道,那是一场彻底的胜利,是一场中国人针对美帝国主义的大胜!

  为什么这么说?

  从战争本身来看,中国参战之前,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已经饮马鸭绿江,整个半岛几乎已经被全盘占据!

  但是随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参战,联合国军不仅一路溃败到了三八线以南,志愿军更是攻占汉城、反推到了36线。

  从战略角度来看,中国倘若拒绝参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陆地接壤中国及苏联,必成定局!

  对于中苏两国而言,半岛的全面失守犹如被打进了一颗钉子,这势必将使得社会主义阵营陷入完全的被动。对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而言,与中苏的陆路接壤,不仅意味着美国已经在苏联的后院堆起了一堆木柴,对于彼时极度依靠东北三省工业基础的中国,更是无异于头悬利刃!

  然而,就是对于斗争双方而言都如此重要的一场战争,彼时的中国不仅没有输,反而实现了从战争到战略的“双赢”!

  毫无疑问,当年中国在朝鲜战场上的“大胜”,对于当时新败不到10年,举国皆奉英美为“太上皇”的日本社会而言,是及其震动且不可思议的!

  转变是相当迅速的。

  当中国军队战场捷报传到东北抚顺战犯管理所时,此前还对中国训导员桀骜不驯的日本战犯,纷纷表示服罪并愿意接受改造。

  而日本社会,则悄悄的收起了“支那”的蔑视,言必称“中国”…

  所以,纵观千年以来的历史,日本人的对华情感如何,究竟是取决于什么?

  戎评想,大家的心里恐怕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了!

  文章最后,戎评有话说

  值得一提的是,上周三日本驻华大使垂秀夫在谈及日本社会对华好感度下降,“希望中方能够好好研究”一下的时候,还提到了曾经的中日蜜月期:

  在过去中国人对日印象极为不佳的时期,中方经常要求日本政府采取措施。而日本政府也一直在努力…

  毫不讳言,从垂秀夫的言语中,戎评竟然听出了一丝名为“怀念”的感觉。

  其实仔细想想也是…

  一方面,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在国防建设上已经取得了不少成就的中国,已经足以使得日本收起曾经的对华野心和轻视,然后待中国以礼。

  另一方面,彼时的中国虽然在国防建设上取得了诸多的成就,但是不论是从经济建设还是对东亚地区的秩序发言权上,中国都可谓是远远的逊色于日美同盟。

  试问,这样一位实力不大不小,既能够斩断自己的妄念,却又不会让自己产生丝毫压迫感的“老友”,如何能够不让人感到怀念?

  然而很可惜的是,日本社会的对华友好和怀念,却统统是建立在中国处于一个较为落后和贫困的尴尬状态之上的!

  中国有发展的权力,中国人民有追求更加幸福和美好生活的权力。

  而要实现这一切,我们除了勤奋劳动以外,还应该做什么?

  近代百年的屈辱告诉我们,没有匹配武力守护的财富与发展,不过是他国予取予求的“提款机”。

  然后日本惊恐了。即便我们根本就没打算无事生非!

  老实讲,对于日本驻华大使垂秀夫“希望中方能够好好研究”一下的言论,戎评是持赞同态度的。

  为啥这么说?

  如果说历史上的中日蜜月友好关系,还只是单纯的“慕中国之强”的话,那么如今乃至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的中日友好,则完全是喻于利。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国狭地瘠的岛国。

  如果说在传统农业社会中,日本还尚可闭关锁国,与世无争的话,那么在步入工业社会之后,随着国家实力发展的需求和社会人口的急剧膨胀,曾经“闭关锁国”还尚能苟延的日本,则可以说是完全的将本国命运押到了海上!

  换一句话说:在当今世界,谁掌握了东亚洋面的控制权,谁就掌控了日本。

  因此,日本社会的对华好感度为何会大幅降低?

  在美国控制的东亚海上秩序中,日本虽然时不时的要被征收一点“保护费”,但是好歹海上太平,全世界的财富输入也让日本列岛可谓安逸!

  但是直到某一天,又一位“大佬”崛起了。

  这不仅使得日本曾经的那份“保护费”所能发挥的实际意义开始急剧缩水,更为关键的是,这位大佬靠自己太近…

  于是,日本开始变得集体恼怒。

  这种“恼怒”,不仅是对“安逸”日渐减少的敏感,更是在秩序重塑之前对未知的忧虑。

  因此啊在戎评看来,对于日本驻华大使的“希望中方能够好好研究”一下的言论,中国确实是应该反省的…

  毕竟,如果中国能够再多下几盘饺子的话,日本也不至于有今日的迷惶?

  毕竟,在渡过了中间那一段类似于恐怖谷效应的曲线之后,中日关系的亲密程度,将直接取决于中国海军的舰队规模!

  中国确实应该反省。

  我们应该反省,我们的实力增长进程,如何能够更快一点!

  我们应该反省,为何直到今天,我们还没能让日本,渡过那段尴尬的曲线!

◐◐◐◐●☛█▼▲◐◐◐◐●☛█▼▲HtTp://wWW.cAAO.net东方豪仕法律网●●●●●●●●●●●●●●●●●●●●●

在线下载列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