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不语
书籍简介

内容简介
牛二柱是遗腹子,讨债鬼的遗腹子,牛二柱是小混混,混的并不好的小混混,牛二柱天生倒霉,一群孤魂野鬼随时想要他的命,牛二柱不会捉鬼,却总和鬼打交道,牛二柱有个媳妇,这媳妇是个大姐大,牛二柱有个奶奶,他奶奶是。。
内容在线试读
。手机直接下载小说
在线阅读7787
鬼不语
作者:大烟枪
尸官楔子一
牛二柱是个混混,一个混的并不好的混混。
牛二柱今天起得特别早,这倒不是因为他有多勤劳,实在是肚子里没食儿,饿得睡不着。这几天运气差的邪性,靠坑蒙拐骗为生的牛大少整整一天都没正经吃过东西,牛二柱愁眉苦脸的灌了一瓢凉水,勒了勒裤腰带,有气无力的跟里屋的蒙头大睡的老祖母打了声招呼,这才走出自家东倒西歪的两间土坯房,开始了苦逼而又悲催的一天。
饥肠辘辘的牛大少自然首先要填饱自己的肚子,而他得到食物的方法无非就是偷、抢、骗三个字,旧时天津卫的混混多如牛毛,但身份地位却各不相同,身份最高或者说混的最好的那是有帮有派的职业混混,类似于现在的黑社会,俗称“立堂的”,这类混混不用自己奔食儿,只要往街口儿一站,不管是买卖铺户,还是走江湖的、混生意口儿的那都得意思意思,不然你在这一片儿就根本混不下去。那时候治安混乱,警局与帮会互相勾结,坐地分赃,老百姓也只得忍气吞声,据当时的老人回忆,旧天津势力最大的青红帮,随便一个帮众出去转一圈儿,都能赚的满坑满谷,除去孝敬帮主和巡警的,余下的吃喝嫖赌抽大烟,那可是比神仙还滋润。余下的还有什么“吃皇粮的”、“走口儿的”、“撩包裹的”、“打散雁的”、“伸手要的”。,五花八门,不一而足,这里先不细说,后文自有交代。
这牛二柱虽然混的不怎么利落,却是正经的门派里出身,而且还是显赫一时的青帮,因为入会太早,要论起辈分,那比他们这一堂的把头也还要大上一辈儿,如今,就连他当年的徒孙都混得风生水起,牛二柱却始终不红不紫,整天为了一口嚼裹儿犯愁。要说牛大少人也机灵,嘴皮子更不白给,可就是没有混帮派最重要的那股狠劲儿,一旦帮里帮外有了争执,不管是文斗还是武斗,牛二柱那一准儿想方设法推脱过去,这倒不是牛二柱不讲义气,而是因为他不敢不听“老妖婆”的话。
所谓的“老妖婆”就是牛二柱的奶奶牛太夫人,牛大少一向对这位神神叨叨的祖母敬而远之,这倒不是二柱忤逆,实在是这位祖母大人的来历有些蹊跷。
要说起牛二柱的祖上,那也是响当当的人物,乃是前清八大铁帽子王之一庄亲王硕塞的包衣奴才,别看说是奴才,可宰相门前七品官,正经科举、武功出身的文武官员也招惹不起这些主儿。依靠主家恩典坐上高官显位的更是大有人在。牛二柱的先祖就曾经做过直隶总督的显官,随后几代也是簪缨不绝。到了牛二柱爷爷这一代,家道可就有点儿败落了,只做了一个正五品的监掣同知,管理天津一带的盐务,虽说牛老太爷权势远没祖上显赫,但财势却如日中天,这也难怪,盐务可是肥的流油的差事,牛家想不发财都难。牛老太爷家趁人值,百事顺心,可就有一样儿,那就是没儿子。
正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更何况牛家家财万贯,难道等得老两口一闭眼,全都便宜了那些趋炎附势的族人老太爷和夫人牛刘氏心急如焚,为了求得一儿半女,烧香拜佛拴娃娃,无所不用其极,甚至出巨资重塑了天后宫送子娘娘的金身,可老夫人的肚子就是不见丁点儿动静。说起这拴娃娃,上点岁数儿的人都有印象,无非就是到送子娘娘庙里烧香许愿,施舍灯油香资,临了从老道手里选一个泥娃娃,用红绳拴住,拿回家当儿子养,据说能引来子嗣半夜投胎。如果以后真生了个儿子,这个泥娃就被尊为大哥,生的小孩叫老二,因此天津排行第二的人特别多。年深日久,还要到泥人铺里去“洗娃娃”,所谓“洗”,就是由手艺人上泥把娃娃改塑为“娃娃大哥”甚至“娃娃大爷”,给它添个眼镜、毡帽、胡须、长袍马褂。
牛老夫人盼子心切,这些年来栓的娃娃没有一百也有好几十个,可说来也邪性,就没有一个能留得住的,不是半道儿上摔碎了,就是莫名其妙的不见了踪影。牛老太爷一狠心,用八抬大轿请回来一个娃娃,一路上等瓜果点心供奉着,轿子里配得金丝楠木座椅,苏绸坐垫,装饰的富丽堂皇。老两口儿轿不敢坐,马不敢骑,溜溜儿跟在八台轿后面,一步一个头磕回了家,只求保住这个“儿子”。也别说,两口子这片诚心倒也管用,娃娃总算平安无事的进了门儿,牛老太爷心里终于稳当了点儿,老两口心照不宣,当夜早早歇下,单等着儿子半夜来投胎。
合该着有事儿,老两口儿谨慎起见,把一向住在外屋伺候的丫鬟仆妇打发出去,门窗紧闭,水都泼不进来,只留了一条黄狗做伴儿。夜半三更,这狗叫的都不是个动静儿,就和野地里的狼嚎一般。老两口儿睡意正浓,也没有功夫理会,一心只盼着送子娘娘把儿子送进来。第二天一早,两口子一睁眼,牛老夫人就叫起屈来,刚请回来的娃娃又是不翼而飞,大黄狗也口吐白沫,挺硬的躺在地上。窗台门框上到处是泥娃娃身上碰掉的泥渣土末儿,一看就知道这千辛万苦请来的儿子半夜里要走牛老太爷暗自庆幸自己有先见之明,夜里门窗关得紧,这儿子到底留下了。庆幸之余,老两口翻箱倒柜,可就是找不着娃娃,整个牛府把卧室翻了个底儿朝天,还是看不见少爷的影儿。最后还是府里的厨子看这狗死的蹊跷,拎到厨房里开膛剥皮,这才发现娃娃早在狗肚子里划成了一滩泥儿,只留下一身华贵的小衣服,也不知是被狗半夜吞了,还是娃娃自己爬进去的
尸官楔子二
楔子二
算有,只怕活人花的金银也打发不了旷野荒郊的孤魂野鬼。万般无奈之下,管家只得双膝跪拜,嘴里念叨些“事成之后多烧元宝香烛”之类的鬼话,说来也怪,管家许完空头支票之后,那花轿立刻变得轻如鹅毛,一路上再无异状,众人心中有了根,脚下生风,不一时便将轿子抬到牛府门前。
人也抬到了,管家这心也就提到嗓子眼儿了,旧社会婚丧嫁娶讲究最多,天津卫的规矩尤其繁琐。新娘一到门前,新郎便迎出门来,二话不说,先对着花轿射上三箭,这叫驱驱煞神,而后就是迈火盆,去掉新娘身上的晦气,由请来的全可人儿领新娘进洞房,进屋之前,新房里还得安排八个童子,提着灯笼,左转五圈儿,右转四圈儿,防止洞房里藏着妖魔邪祟。这些坎儿要有一个过不去,这婚就结不成。话说这老牛家是名门大户儿,这些规矩是只能多不能少,花轿一进胡同口儿,早有下人报进府门,牛老太爷提弓带箭,对着轿里的死尸就是三箭
牛老爷毕竟年近花甲,哪里还能拉得开硬弓,这三箭也就是走走形式,老头儿连箭都没搭,只是虚扯了三下弓弦,便将弓箭交给下人。管家暗松一口气,急忙吩咐早就串通好的喜娘“搀”夫人进门,死尸前脚下轿,后脚儿轿夫就差点儿背过气去,怎么了原本干干净净的花轿可就渗出血来了,这血乌黑泛紫,恶臭难闻,也不知从何而来。这还不算,那张弓更是诡异,牛老爷只不过轻轻拨了三下儿,下人接到手里一看,居然弓断弦裂,成了一堆断木。牛府娶亲,看热闹的自然不少,内中可就有明白人看出事儿来了,知道今天这事儿没个好结果,当下脚底抹油,溜回家避难去了。
接下来就是迈火盆,管家早有安排,两个喜娘一左一右架住死尸,四个轿夫、四个亲随上前讨赏,故意闹得不可开交,趁众人注意力都到了那一头儿,喜娘暗中使坏,将死尸抬过火盆,这一关也就过了。谁知这更蹊跷的事儿马上就来了,喜娘把尸体架到火盆前,还没等有所举动,那死倒儿竟然迈开右腿,自己跨了过去再看那火盆,熊熊燃烧的炭火早已熄灭,只留下一盆灰烬,连炭灰都是凉的
这下喜娘也吓坏了,如果不是怕露馅儿穿帮,这两婆子早就撒丫子了。饶是如此,俩喜娘脚底拌蒜,几乎都迈不开步了,胆小的那个当时裤子就湿了。两人挣扎着把尸体送到洞房门前,那边儿的喜娘一接手,这两娘们儿好似遇了大赦,连滚带爬的跑进自己的房间,箭打似的收拾行李,当夜回了老家,到死也没敢进牛家门儿。
再说洞房里那八个童子,早得了管家赏钱,既没打灯笼也没转圈儿,一个个儿穷极无聊,把洞房里的大红喜字儿、喜蜡,撕得撕,摔得摔,还打碎了一面菱花铜镜,各位看官,这些玩儿闹无意中可帮了死倒儿和管家的大忙,老祖宗留下的习俗可都有用处,这些东西可都是辟邪的,要没这群混小子捣蛋,那死倒儿一进门就得魂飞魄散,任你再厉害的精怪也得现原形按下童子们胡闹不提,新娘子一进洞房,这婚礼可就没她的事儿了。牛府大开喜筵,直热闹到后半夜,亲朋才陆续散去。牛老太爷礼送亲友,入洞房,都不必细说。单说这牛管家阴谋得逞,心中一阵狂喜,他可没看见那些怪事儿,只一心想着如何谋取财产。这小子一夜没睡,单等着牛老太爷吓死在洞房,实在不行就诬告主子害死亲妇,可等来等去,这一夜竟然平安无事。管家心中焦躁,天没亮就去洞房窥视,谁知一看就差点把他的小命儿看没了
管家一出门儿,迎面却看见早起的牛老太爷在院子里活动筋骨,老头红光满面,一脸的滋润,怎么看都不像有事儿的。管家满心狐疑,假惺惺的给主子问安,一双贼眼不由自主的望婚房里瞄,这一瞄可就吓出了一身冷汗。洞房里俏生生坐着一个小媳妇儿,脸若桃花,艳丽中带着一丝邪气,正是自己从破瓦窑里抬进来那位。管家当时就没脉了,都不知道自己怎么回的屋儿,整整一天没缓过劲儿来,思前想后,不管这事儿怎么收场都没自己的好儿,也顾不得再打什么坏主意,连夜卷铺盖回了老家。
这小子不辞而别,可害苦了牛老太爷和牛家后代,那天在破瓦窑,他可是许了愿的,这临时一走,可就没人拾这茬儿了。孤魂野鬼可不知道其中的缘故,自然就把这笔帐算到了牛家头上,牛府自此事事不顺,不久后老爷子官也丢了,险些连命都保不住,虽然日后得了一个儿子,遂了多年心愿,可这儿子却是个丧门星,一出生就吓死了亲爹,成人后更是败家损德的第一把好手,不几年就把祖辈辛苦积攒的家私挥霍一空,自己也被仇家算计,重新投胎去了,好在临死还给自家留了一点骨血,也就是当时还未出生的牛二柱,可牛家就此败落,往日富贵已成过眼云烟,孤儿寡母只得辛苦过活,勉强度日。
牛二柱出生不久,他娘也随亡夫去了,只留下牛二柱和她奶奶相依为命,按理说这女人来路不正,此时牛家穷的叮当响,也该溜之大吉了,可她却留了下来,还把牛二柱养得白白胖胖,那年月兵荒马乱,稍微次一点儿的地主家都断顿,可家徒四壁的牛家祖孙却天天炸酱面、贴饼子熬小鱼儿,吃的顺嘴流油,也不知她从哪儿淘换出来的,而且这前清咸丰年间的老太太一点儿也不见老,和牛二柱站一块儿,乍看就是活脱脱的姐儿俩。街坊邻居嘴上不说,心里没有不犯嘀咕的,久而久之,闲言碎语可就出来了,天上地下说什么的都有,传的最凶的是街口儿的老刘婆,这老太太是个接生婆,自称给牛二柱他爹接过生,她说这牛老太太可不是个活人,连她儿子刚生下来都是个死胎牛老太爷还在的那些年,牛家的下人还时不时的跟她磨过嘴皮子,说的就是这位新夫人。据说牛太太样样都好,就是性情举止有些怪异,每月初一十五就自己搬进偏房自己睡,她一住进去整个院儿的人都得搬走,连猫狗都不能留下一只。牛老太爷老夫少妻,自然事事依从,不过天长日久不免有些生疑,怀疑她有了相好儿,暗中叫一个家丁到院中窥视,那家丁只到夫人房中偷看了一眼就昏死了过去,醒后自称在太太房里见了活鬼,他说太太房里只有一副棺材,自家主母就躺在棺材里睡觉,头发花白,满脸褶皱,看面相八十都不止。棺材四周围了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匍匐在地不住向夫人跪拜,拜了一会儿,那些东西就走近棺材,嘴对嘴给主母过阴气儿,过完一个夫人就年轻一分,容貌也艳丽起来。牛老太爷将信将疑,亲自去房里查看,只见房里桌椅床柜一应俱全,哪里有什么棺材牛老爷呵斥下人几句,从此不提此事,可那下人没过几天却没了踪影,生不见人,死不见尸。还有一点,那就是从没见过牛夫人娘家人,按老理儿,新媳妇过门四天和六天,都要回娘家,这叫回六、回四,可让牛太太不但一概全免,而且这几年间从没见过娘家人来往。最叫人咋舌的还是牛二柱他爹出生的那一次,牛府家趁人值,可夫人生孩子却只点了一盏油灯,那灯还绿油油的,看着叫人心慌,围着伺候的丫鬟仆妇也不少,可这些人都面生的很,咋看都觉得不太对劲儿,产房里一股腐臭味儿,夫人蒙着脸,可下半身却冰凉僵硬,不像活人。老刘婆子心里打鼓,不敢明说,抖着手儿忙着接生。不一时,少爷出生,却是满身绿毛的一块死肉,一看就是个死胎。众人正要报信,夫人却尖着嗓子吩咐把怪胎送到郊外的破瓦窑里,而且不许声张,就跟老爷说夫人难产。家人满打算把死孩子埋了,可一到破瓦窑,平地里就起了一股旋风,这风围着下人转了好一阵,前后不离这孩子,等风一住,那死孩子居然活了过来,明眼人都知道这孩子是来讨债的,只要牛家一破落,他也就跟着死了,可这是人家私事,谁敢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