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尘缘
书籍简介

内容简介
出身平凡的龙丹,意外的走上了经商的道路,在小有成功以后,却遭到了小人的暗算,被打回原形。后,历经艰难练就了一身奇异的功夫,从此以后,金钱、美女、事业,直到建立自己的帝国。
内容在线试读
手机直接下载小说
手机在线免费看h小说,网址
出身平凡的龙丹,意外的走上了经商的道路,在小有成功以后,却遭到了小人的暗算,被打回原形。后,历经艰难练就了一身奇异的功夫,身居异能的龙丹重新杀入商界,从此以后,金钱、美女、事业,直到建立自己的帝国
第1章:龙丹出生
齐鲁大地中部的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小村庄里,天还刚蒙蒙亮,村南头的一条深沟里就响起了“嘿嘿”声音,一个穿着满是补丁的破军装的一个壮汉,正在卖力的用铁镢刨着地。地上满地碎石和烂树根,壮汉挥舞着磨得流明瓦亮的槐木镢抦,一边把土里的小石块堆放在地头,一边不停地的出声吆喝着,布满青筋的胳膊有力的挥舞着,就像一个音乐家在指挥着一场大型交响乐,又像一个将军在战场上挥斥方遒。
不一会,地头上堆起了小山一样的石堆,壮汉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放下铁镢,坐在了地边一块大石头上,从口袋里掏出了旱烟袋,装上一锅烟丝,用火柴点上,用力的“嘬”了一口,慢慢的又从口中吐出,烟雾缭绕在不满粗犷皱纹的脸上,壮汉的脸上慢慢路出欣慰的笑容,自言自语的说道:“开了这一块半亩大的荒地,又靠近水源,满打满算一年能收入几百斤生姜,换点钱娘一家人的口粮总算不那么饥荒了。
“哇”“哇”隐约从村中转来一阵婴儿的啼哭声,壮汉先是一喜,接着脸上布满了愁容。“唉,可叫人怎么活啊,又添了一张吃饭的嘴”,壮汉喃喃的自语着,忙把工具收拾起来,用一根藤条一拢,扛在了肩上,往村中走去。
壮汉快步走到家门口,趴在门口的一条大黄狗一下蹿起来,亲热的用舌头舔着壮汉的脚面,献殷勤的摇着尾巴。“老虎,别闹,一边去”壮汉呵斥着,大黄狗乖乖的又趴到了门旁。壮汉快步走进北屋里,一个中年村妇迎面道:“他二叔,是个男孩,只是瘦弱了些,恭喜了。”壮汉连忙说:“嫂子,麻烦你了,让你折腾了大半夜,恭喜什么啊,又添了一张嘴,这日子可怎么过嗷。”壮汉说完,连忙赶到土炕前,关心的问道:“他娘,不要紧吧”躺在炕上的产妇虚弱的答道:“没事,多亏了嫂子,连累着她受累”,帮忙的村妇连忙说:“他婶,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你躺着休息,我去给你熬点小米粥”
说完就去了柴房。
不一会,三个孩子也起炕了,一个个睡眼朦胧的,中等个的老二忙问个子最高的老大:“哥,咱娘是不是给咱填了个弟弟”,老大说:“嗯,今天能敞开肚子吃饱饭了”,老三问道:“真的啊哥,今天为什么啊”,老大老气横秋的说道:“你懂个鸟,今天全村的人每家每户都来送小饭,这叫百家饭,谁家的孩子出生都这样的,咱村百十户人家,岂不有百十碗咱娘能不让咱吃个够”,老三吐了吐舌头说:“百十碗,我的天啊,那我得吃十碗”,老二用手敲了敲老三的头:“吃你个头撑死你”。哥三个正议论着,门口的大黄狗叫了起来,接着就听见父亲的喊声:“老大,还不把老虎栓起来一会送小饭的来了,可别让老虎咬着人。”老大连忙说:“来了”,一边对老三说:“老三,去把狗栓起来,快去”,老三一边栓狗,一边嘟囔:“老懒指使大懒,大懒不动弹,干活的净是老三”。
不一会,就进来一个身穿中山装的壮年汉子,脸上显得有些威严,一看就是在村里有头有脸的人物,老三一看,连忙喊道:“二叔你来了”,进来的汉子问道:“你爷那”,老三道:“俺爷在屋里,二叔拿来的什么好东西”,汉子在老三的额头上弹了个爆栗,说:“是好东西,可不是给你的”,说着就向北屋走去。
人还没进屋,汉子就喊道:“龙信二哥在家吗怎么不出来迎接添了儿子就没有兄弟了”,龙信连忙迎出来,说道:“原来是书记兄弟啊,快请进,快请进。”说着两人就进屋了。
进屋坐定,书记许富就从怀里掏出一包东西来,说:“二哥啊,这是我托人从公社供销社弄来的一斤红糖,都说女人坐月子离不开这个,给嫂子吃吧”,龙信连忙说道:“书记兄弟,我无话可说了,还是你书记面子大,前几天我去了三趟,人家愣是不卖给我,唉。”书记许富接着从口袋里拿出一张白条子说道:“二哥啊,你平时有机会打个酒喝,那次也没忘了我,我哪能不记得嗯,这是十斤麦子的救济粮,等晌午你去徐更保管那称了来,好给嫂子补补身子”,龙信听罢,激动地两眼泪滚,哽咽道:“这真是,这真是”书记许富道:“别说了,救济粮的事别对别人说,我走了,一会来送百家饭的多了,都知道了意见就大了,我走了。”说罢就走出了屋门。龙信连忙追出来,悄声说:“书记兄弟,过几天我去河里摸条鱼,我们哥俩再喝二两”书记许富笑着说:“好说,好说”打着哈哈走了。
紧接着,不断的走进三两个村妇,平时走的近的就端着一碗或者半碗白面或者小米,走动稍微远一点的就端着一碗稠稠的煮好的米饭,这年头,粮食奇缺,老百姓能挤出这点存粮也是不错的了。
寒祛湿,加同样分量的红枣捣碎开水冲服还能养颜,同样也是炒菜的好佐料。不过,在那个缺衣少吃的年代,人们自然不会用来养颜或者当做佐料,人们在习惯上是用来治疗感冒:一块生姜切碎,加入三碗水,熬成一碗时,趁热喝下,出透汗后一般的小感冒也就痊愈了。因此,买生姜的人在龙家湾方圆几十里,很少有人来买生姜的,龙信的生姜真要丰收了卖也是个大问题。
龙家湾,据老人流传下来说,建村不到千年,好像是宋朝以后迁移过来的,据说龙家的古人原本是朝廷大官,后来因为避祸才迁移来这的。龙家湾,顾名思义就是个九曲十八弯的丘陵地带,除了柳树沟常年有点不多的泉水,绝大部分农作物还是靠天吃饭,因此,龙家湾的日工值只有八分钱,就是说,一个壮劳力一天累死累活干下来才值八分钱。龙信之所以能去一百里开外的北山帮工,除了当过兵抗过日,见过世面外,还是因为北山有一位老战友帮忙说情才有一个帮工的机会。帮工是帮忙打坯,就是做土砖,盖房子用的,北山的帮工工钱比龙家湾高的多,一天下来要二毛钱,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当帮工的时候,看到主家种姜收入不低,能盖起半砖办土的房子,就知道这东西说不定是自己将来的希望。也是龙信当兵时转战南北知道的多些,要说换做别人也不敢种,因为种了也没人买,到其他地方卖是不允许的。在那个年代,经济作物是不允许私自种植的,要以粮为刚,卖经济作物是投机倒把,是要拘留的。
这几天,龙信可是够忙的了,指挥着全家人,用了好几天功夫,小心翼翼的把生姜收获起,又把生姜放到了井窖里。又请了木匠把独轮车上上下下修理了个遍,又准备好了包裹生姜防冻的破被子;又提着几十斤生姜到了书记许富的家里,千恩万谢的把从公社开来的介绍信拿了过来,一切收拾妥当才跟女当家的商量起来下江南的事情。
“他娘”龙信对着自己的女人说:“这次下江南,我想让老四跟我去,怎么样”“老四跟你去他还这么小”龙丹娘急忙说,“老大老二老三都上学,我不在家你一个人就够累了,也无法照顾老四,再说了,老四跟着我和我做个伴,省的我孤单,也让老四出去见见世面”龙信肯定的说道。龙丹娘转头问龙丹:“小四,你愿意跟着你爷去江南吗”“我愿意”龙丹点着与身体不相称的大脑袋使劲的说。龙信笑着说:“别看老四身体瘦弱,可性子好,我看比他三个哥哥强,有出息,就这么定了”龙信脸色凝重的对着儿子说:“儿子,明天我们就一块下江南”。
第3章:初下江南
龙信推着独轮车,上面放着五百斤生姜,生姜上面坐着龙丹,爷两个出家乡,过沂蒙山区,经淮河,渡长江,在各地红旗招展,如火如荼的遍地革命的热潮中,风餐露宿,一路上由于龙信小心翼翼的周旋,倒也相安无事。一个月后的一天晚上,来到了镇江边上的一个小镇梅城。
小镇梅城,四处是古香古色,一眼望去,一座座四合小院错落有致,浓郁的江南气息,也使得龙信精神大振。龙信也是第一次来到江南,眼中满是惊奇。当年百万大军过江南,由于龙信腰部挨了小日本兵的一枪,没能跟随大军南下,由当时的部队首长给开了一封介绍信,就退伍到了地方养伤,一直到现在也没落实政策给予安排,也许是部队的政管部门给遗忘了吧。
眼望着四处的青砖碧瓦,安静的气息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在这里好像没有了争斗,没有了北方那种与天地人争斗的场面,世外桃源般的气息倒使得龙信没了主张。龙信万般无奈下只好扯起嗓子吆喝了起来“卖生姜来卖生姜来”,喊了半天,竟然没有人来答理,偶尔过往的行人就像看怪物一样望着龙信,不解的眼神使得龙信更加迷茫起来。
“怎么回事难道江南不兴做买卖”龙信自言自语的寻思,怎么办龙信没了主意。
龙信推着独轮车,漫无目的的走着,来到一个看起来很大门楼前,放下独轮车,把龙丹从车上抱了下来,自己拿起旱烟袋一口一口的抽了起来。
临近天黑的时候了,一车的生姜无人问津,龙信的眼里流露出失望的眼神。“吱呀”身旁的大门突然开了,“嗨,吓我一跳,你是干什么的”门里走出一个五短身材的中年人,“我我是齐鲁省的,来这里做买卖”龙信有些怯懦的答道,“齐鲁省的那么远怎么跑到这里来做买卖”中年人不解的问道。“阿福,你和谁说话”这时门里面又走出一个白发躘髯的老人,“咦卖什么的”躘髯老人又问道,“大爷,我是齐鲁省的,来这里卖生姜的”龙信恭敬的答道。“生姜生姜可是好东西,可是那么远,你还真行,2000多里地啊”躘髯老人道。
躘髯老人说道:“怎么在我这大门下,不去集市”“我初来咋到不知道怎么卖,喊了半天也没开张”龙信沮丧的说。
“这样吧,你一个外地人,也不容易,就住到我家里来吧,我家就我和阿福两个人,你要不嫌弃就住到我家厢房里吧,明天再说卖姜的事情”躘髯老人征求的问道,龙信连忙说:“怎么好打扰你们”“齐鲁人都是仗义痛快,怎么还怕我贪了你的东西不成”躘髯老人生气的说道。“怎么会,您老要是不怕麻烦我就暂住你们家了”龙信赶紧说道。“这才对,这年头,争斗纷乱的,都不容易,进来吧”躘髯老人高兴的说道。就这样,龙信爷两个就住在了龙人老人家里。
晚饭后,龙信去正房北屋里去见了躘髯老人,表示致谢。这才聊起了话题,龙信把家乡闹革命的情况跟躘髯老人一五一十的细述了一遍,躘髯老人用手捋了捋胡须,沉吟这说:“北方历来乃纷争好斗之地,自古英雄出北方,这也难怪,太祖打江山以来,也是穷底子,合该有这么一劫。倒是这江南梅城,自古以来少有兵家纷争,也不失为世外桃源,倒也没有涉及到这里来。龙信啊,说起来我们还是本家,你可能不知道,当年先祖避祸,倒是有一支家族去了你们齐鲁,不知道是不是你们这一只啊”龙信答道:“我是守字辈,十八世,这孩子是十九世,桂字辈,听我爷爷说,我们这一支也是避祸迁移的”。躘髯老人一听道:“看来真是了,我们真是本家,我是十七世的,京字辈,老夫今年九十有七,你得叫伯父了,你们齐鲁省的方言叫大爷吧呵呵”龙信一听,满脸的激动,连忙对儿子龙丹说:“龙丹,快叫爷爷”“爷爷”龙丹乖巧的叫道。躘髯老人高兴的说道:“小家伙叫龙丹吧,我这一支一直人丁不忘,到我这一代就只剩下我自己了,还有家人阿福,我一直未娶,膝下无子女,今天干脆就认这个孩子为孙子吧”。
一夜无话,第二天早上吃饭的时候,躘髯老人就对龙信说道:“今天你去集市上,让阿福领着你,这方圆几十里的人大都认得我,也买我个面子,不会有人欺负你,就连集市上的事情,也让阿福帮你张罗张罗”接着老人又说:“我行医几十年,也略懂相术,龙丹这孩子有些看不透,说不定是个奇才,这些日子我就给你照看着,你放心去做买卖”龙信连忙道:“那感情好,就麻烦大爷您了”,说完,就由阿福领着去集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