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末日避难所系统笔趣阁版
书籍简介

内容简介
内容在线试读
京城,清晨的空气格外的清新,林荫道上,早起晨跑的各种晨练者正戴着耳机听着音乐在沿着自己的路线跑步。
凌晨五点半就开门的早餐摊前早已坐满了人,大多是不习惯在家做饭的人们。东四边的一处胡同深处,一位青年正坐在一家豆腐脑早餐店的门口。早餐店的生意很好,店内已经没有了位置,所以他只好门外走道的一张小桌子前,面前的有点摇摇晃晃的桌子前上,是一碗豆腐脑和两根油条,旁边的小碟子里还有一份芥菜似和一颗卤蛋。
旁边的老式收音机里传来广播新闻的声音:“昨晚的狮子座流星雨吸引了大批民众围观,而就在去年的今天,人马座彗星bp039被太阳引力捕捉最后成为太阳的一部分,也成为了众多天文爱好者的节日。”
莫白看着眼前热气腾腾的早餐食物,向四周环视了一下,人来人往的上班族在胡同中,一切都那么的不真实。
半个小时前的莫白的身体内,还是一名生在京都,坐拥父母和爷爷的遗产房屋,在大京都里混吃等死的房二代。在早晨六点之后的莫白,身体里却换了一个不同又相同的灵魂,这是一个来自十年后的世界的莫白灵魂。
莫白还没有完全意识到自己已经回到了十年前的自己身上,他本能的认为自己是在昏迷中做梦,梦中最美好的回忆莫过于老四合院家门口的早餐摊。
莫白迟疑的用勺子盛上一口豆腐脑,轻轻的放入嘴中,熟悉的味道自记忆中传来,真好吃!然后是一大口油酥油条,幸福的味道。
莫白紧闭着嘴没有张开,口中除了食物以外,还有他咬破舌头流出的鲜血,舌尖传来的疼痛让他终于意识到自己没有在做梦,这是末日爆发之前的自己家门口。
从口袋中摸出自己的苹果手机,莫白看了看上面的日期,2025年五月五日。莫白的瞳孔猛的一缩,这是末日爆发前的三个月,三个月后的八月五日上午九点半,世界末日降临了。
胸膛中的心脏猛然一缩,莫白捂着心口低下头去,大口的喘着气,自己在十年后最后的记忆是探索地下通道时感觉到的震动和看到的白光,然后等他醒来,就是十年前的2025年了。
用力的深呼吸着,莫白渐渐冷静下来,虽然不知道是因为什么才让自己重新回到了十年前的末日前夕。但是既然回来了,就要做一些什么。
这时莫白的视野里,弹出了一个淡蓝色的框架,就像电脑游戏中的对话框一般:
“系统启动”
“欢迎来到末日避难所系统”
“作为避难所的预定管理者,请先拥有一座避难所。”
“首要任务,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建造一个避难所。”
莫白愣住了,避难所系统,这是什么鬼,他在自己的眼前使劲警用手摇晃着,但是视野中的系统界面始终存在,即使闭上眼睛也依然在他的脑海中亮着。
等等,既然自己能回到十年前,那么有这样一个奇怪的系统,似乎也很合理的样子。
莫白这么说服着自己,然后在心里按下的任务的接受框,反正只有那么一个选项,压根拒绝不了,不接的话还不知道显示到什么时候呢。
“避难所管理者辅助插件启动。”
“请管理者开始寻找合适的避难所建造场所,提示,相对安全并且人员较少的区域。”
莫白几口扒完眼前的豆腐脑,抓起油条扔下二十块钱离开了早餐摊。他的家就在小巷旁边的胡同里,推开厚木的双扇大门,莫白回到了自己家的四合院。
根据莫白去世的爷爷所说,他们祖上也是当年老京城里数得上的望族之一,,据说祖上还出过状元,可惜的是几场战乱之后家族中人不断凋零,家产也败的七七八八的。最后只剩下这么一个院子,差不多两百多平的四合院,标准的老京城布局,看得出当年盖房子时用的材料扎实,这么多年来不管是外墙还是门梁,都依然坚挺结实。
根据爷爷说的是,这里院子里连那口几平方小鱼塘里砌的那些石头砖,都是百年前从皇城根里运出来的好东西。
莫白直奔右手边自己的房间,这是东厢房的套间,房间里是他的书房,他的电脑就放在这里,启动电脑,直接打开百度地图,瞬间全京城的细致地图就呈现在眼前。
看着全城带郊区的地图,莫白在回忆中搜索着记忆的情形。
还记得末日来临那一天,第一发核弹就是落在南城,直接把十几平方公里的城区夷为平地,西城区落的那两颗核弹比较小,东南方向上似乎也有落下,他还记得当时的广播里说的三大撤离点中,西边和西北各有一个紧急撤离区,东北边的机场有一个撤离区。
这说明后来这三个地区是没有核弹落下的,而东边和北边人口密度较小,东北的国际机场疏散能力有限,所以大多数被疏散的人都是沿着北环路前往西边的两个撤离区,那里主要有火车站可以成批的撤离大批平民,而且那里有京城仅存的驻军军营。
但是莫白清楚的记得,沿着铁路撤向北方草原的难民车队被这场战争中最后发射的一批核弹击中,大半都死在路上。而作为自己祖国的首都,京城周边大大小小落下五个国家的四十几颗核弹,周围的工业区和军队驻地几乎全部消失了,如果不是首都的导弹防御系统击落了大部分的核弹,除了少数地下掩体的政府官员之外,估计都不可能有活着的。
所以,如果想提高存活率,就不能跟着大队向北撤离,京城最后还是有几块相对安全的区域的,除了西北的撤离区以外,就只剩下东边靠北的区域了。莫白看向地图的东北方向,这里住宅区和商业区相对较少,更多是的以前拆迁的旧工厂和住宅区改建的文化园,影视传媒区和几所挺有名气的大学。
这些地方虽然有不少人,但是因为不是集中的住宅区,一旦发生灾害,反而是人最少的地方。简单的在本地的生活网站上一搜索,大量的房产信息就被列出来了。
两天后在房屋中介和传媒文化园的招商办公室的帮助下,莫白顺利以一年八十六万的价格签下了这座配电楼作为平白金属加工工艺品公司的工作室兼宿舍。
在莫白的强烈要求下,文化园这边勉强同意了签订五年的租房协议,但是付款第一年为三月一付,第二年开始为半年一付,第三年开始为年付。文化园招商办公室的主任倒也是有一定的眼力,他看莫白都已经把装修改建的施工团队都请来了,肯定会花大价钱装修,而这栋楼的全装下来,没个三五百万肯定下不来,对方对于房租的租期小气一点也是为了节约初期的资金,也是正常,完全理解。
莫白还顺利的拿到了一个半月的装修期,他其实并不是很在意这个装修期,到时候他也就先付第一季度的房租,三个月后就世界末日了,谁还会找他要房租啊。
上午签订租房协议,下午老陈头的装修队伍就风风火火的开进了文化园。交了八十万的装修押金之后,就直接开工了。
莫白和老陈在这两天已经基本敲定了改建的方案。首先是院子的外墙和大门,外墙的高度还是可以的,只是厚度略微单薄,莫白在里面用混凝土又加固了一道矮墙,让人可以站在矮墙上露出上半身和肩膀的部位。同时在两堵墙之间用钢梁和角铁进行了加固。就连墙顶的铁丝网都换了新的。
至于原本的大门,直接扔掉,重新定做的大门通体钢制,两层双栅栏门上还焊着两块钢板,大门底部和墙上的滑轨可以让大门轻松的开启和关闭,并且在墙上和地下都有可以锁住大门的机械结构,只要大门关闭,转动门后的把手九十度,就可以牢牢地定死大门,从外面谁也别想打开,就连一般的汽车撞击都不怕。
接下来是院子里的水塔,老陈的工人在检查完水塔之后保证这个水塔是完好而且可以随时使用的,所以莫白干脆让工人做了一遍防水,再刷了一遍防锈漆,重新铺设了管道之后,这座水塔里的储水量足以让二十个人饮用至少一年。
当然莫白不会只打算使用储存的水,一周之后,就在水塔旁边的泵房内,新到的安装公司正在安装一套水循环过滤装置,这套装置无需接电,可以长期使用,只需要更新滤芯就可以,为了能保护这套水循环系统,莫白还专门让人特地加固整个泵房的墙壁的房顶。
除此之外,配电楼房顶上还有一整套可以收起的雨水收集器和这台水循环过滤装置连接,可以保证为水塔内补充新鲜的水源,不过考虑到末世之后的辐射尘和酸雨,这种设备也是用处大,聊胜于无。
最后就是一楼计划的厨房旁边上,有一台小型的电动蒸馏水过滤装置被用于紧急情况下应急。
原本被拆掉的南墙再次被砌了起来并且使用混凝土进行了加固,两层砖墙之间还用轻质涂铅的金属板和混凝土进行了加强,厚度足足有四十多公分。地下车库也被清理整洁并且重新粉刷。整个配电楼的楼层被按照计划重新划分、
一楼为主要整备室,餐厅,厨房和一个小食品库。洗衣房也安排在楼梯间旁边。
二楼为住宿,分别有六个四人间和两个二人间。而且二楼有最大的公共洗手间和淋浴间,同样也有一间洗衣房。
三楼则是莫白的个人空间,有他的卧室,个人仓库,客厅,娱乐室等。最大的房间是他的工作间。
楼顶安装了满满当当的太阳能电池板,雨水收集器则被安装在楼梯的两边侧墙上,太阳能电池板在辐射尘云遍布的末世中发电效率低下,但是只要铺设的多,不要钱的电力有多少都是赚的。
至于最大的地下车库,里面有一间一百平左右的工作间,其他的空间主要给了三间各一百多平方,全部是独立隔离开的仓库。
整个配电楼都安装了中央空调和新风系统,必要时可以保证内部的空气压强以防止外部的污染进入。
整体的施工比莫白想象的要复杂,虽然他第一周就砸进去了四百多万,但是这些钱转眼间就没了,第二周的电力储备计划更是直接花掉了他二百多万,相当于二十辆电动汽车总量的锂电池组被安装在一楼,另外一组同样的电池组被安装在三楼。这些备用电力可以在没有外界电力的情况下,供配电楼在节能模式下至少工作一个月。
屋顶的太阳能电池和地下室的两台大功率燃油发电机担负起了给这些电池组补充电力的工作。同样是地下的一角,两个体型巨大的燃料罐被工人小心翼翼的安装在地下车库内发电机房的隔壁,它们使用墙体和厚厚的水泥封住,这两个大型燃料罐每个里面可以装载十六立方也就是十三吨的柴油或者十二吨的汽油。
不得不说,在地下室安装这个其实是走了些灰色地带的,正常来说一个金属加工厂是压根不可能审批下来这种规格的储备油罐的。更不要说这些价格比市面上的油品贵两成的柴油和汽油了。
配电楼的整体装修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对于老陈头,莫白就一个要求,按时完工,并且用料扎实。
这天莫白正在工地上盯着几个工人在装三楼窗户的栅栏,三楼的窗户并不算小,莫白不仅把原有的破玻璃窗给拆了,新安装的是双层加厚的钢化玻璃,厚度都可以防弹了。
而且窗户外面加装了铝合金的加厚百叶窗,一旦关闭,就会成一个密闭的盒子罩在窗户上。窗户的最外面是一个向外凸出的栅栏笼,不会妨碍百叶窗的开合还留有部分空余位置,这个栅栏笼非常结实,上面还刷了防锈漆。
不只是三楼,所有窗户都安装了类似的防护装置,一楼的栏杆尤其结实,是在特种钢厂定制的,根据厂商的宣传,就算用重型卡车去撞击,这种栏杆也不会变形。
看着三楼的栏杆正在安装,这时院子外面走来几人,走在前面的是文化园招商处的王处长,身后意外的跟着两个身穿军装的军人,莫白看了一眼,应该是文职军官。不知军官来这里做什么?
例行寒暄一下,然后王处长介绍了一下他身后的军人:“这是区武装部的林上尉,他们是来检查文化园区的人防设施的。”
“人防设施?”莫白有些呆。
“对啊,由于当初机械厂搬迁的时候,交接中有些工作遗漏了,所以关于人防设施这块没有交接完,要不是武装部的林同志来,我还真不知道配电楼的地下车库里,还有一个防空洞的入口。”王处长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