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笔趣阁版
书籍简介

谈七喜从小就有一个秘密,她每七天就会有一个未知的能力,而这个能力可以定格七天直到下一个能力的到来。“赵婶儿,你儿媳妇生了个女娃娃,你们想好给她取啥名儿没?”隔壁的李婶儿问道。“儿媳妇说了,叫谈七喜!”赵婶儿喜气洋洋的说道,只是,她那含着喜色的眼中隐隐带着一丝忧愁和疑虑。“怎么姓谈”李婶儿皱皱眉,没说什么,离开了。
内容简介
谈七喜从小就有一个秘密,她每七天就会有一个未知的能力,而这个能力可以定格七天直到下一个能力的到来。“赵婶儿,你儿媳妇生了个女娃娃,你们想好给她取啥名儿没?”隔壁的李婶儿问道。“儿媳妇说了,叫谈七喜!”赵婶儿喜气洋洋的说道,只是,她那含着喜色的眼中隐隐带着一丝忧愁和疑虑。“怎么姓谈”李婶儿皱皱眉,没说什么,离开了。
内容在线试读
前言:这是一本作者觉得偏悬疑的小文章,但是有些故事情节纯属作者虚构,逻辑性不是很强,建议大家不要带脑子观看哦。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喜欢就来,不喜欢就走,主打一个随缘,当然,作者玻璃心,不喜欢本文的小可爱请悄悄的离开哦,也许还有其他好书比较适合你们哦!
另:此处为脑袋存放处,可以存放大家各种各样可可爱爱的小脑袋哦,最后希望大家天天开心哦。
—————————————————————
赵婶儿家的儿媳妇生了一个女娃娃,取名叫谈七喜,可这谈七喜的父母一个姓赵,一个姓墨,偏偏给孩子取了个谈姓,村里人都不知是何故。
“赵家媳妇儿,你们为啥给孩子叫这名儿啊?”金家嫂子问道。
“这名字不是挺好的嘛,我们找北山那个最灵验的刘道长算过,说是这孩子有灵气,每七天一个惊喜,叫七喜最好。然后说了一大堆话咱也听不懂,你说这么小的娃娃能有啥惊喜。”赵家媳妇儿说完摇了摇头。
“不是,不是这个,这你们都说好几遍了,我是想问,你们那娃娃为啥姓谈啊?”金家嫂子急忙解释道。
赵家媳妇儿笑了笑:“我们家妞儿就是姓谈啊。”
“赵家媳妇儿,快来,你家娃娃哭了,你快去看看。”路家嫂子喊道。
“诶,来了,来了,嫂子不和你说了,我去看看我家妞儿。”赵家媳妇儿急忙道。
“诶,路嫂子,你说为啥她家娃娃姓谈啊?”金家嫂子问道。
“我不知道啊,可能有什么特殊含义吧,管这干啥,跟咱又没啥关系。”路家嫂子不在意道。
“你就不好奇吗?”金家嫂子急切地说到“咱们这个小河村可一个姓谈的都没有,你说这谈这么有文化的姓是从哪儿来的?”
“不好奇,有啥可大惊小怪的,我要是知道有这么好听个姓,我也给我儿子取上!”路家嫂子浑不在意道。
金家嫂子在背后翻了个白眼儿,不屑的撇撇嘴,小声嘀咕道:“假清高,我昨儿还见你搁村头跟人聊这事儿呢,今儿就不在意了?我才不信呢。反正啊,我看这事儿不简单。”
金家嫂子嘴里嘟囔了一阵儿,摇了摇头也离开了。
再说回到屋子里,赵家媳妇儿急急忙忙进了屋,只见四面灰白的墙壁上布满了细细小小的裂纹,像是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在向你诉说着那些久远年代里的风风雨雨。
靠墙角的地方摆了一张木床,床头是一张木桌,空空荡荡的摆了几个常用的小物件,床尾是一个大箱子,里面装了一家人的衣物。这木床由红漆漆成,是这个年代里难得的贵重物件,但由于年代久远,红漆斑驳掉色,稍微放个东西上去就“吱呀”个不停。
而这床上最显眼的要数红布包被里的小娃娃。这小娃娃唇红齿白,但许是哭得久了,面色涨红,小脸绷得紧紧的,睁不开眼,小手伸出红布包被不停的挥动摸索,急得不行,看起来格外的惹人怜爱。
赵家媳妇儿急急忙忙进来,坐到床边,轻轻抱起红布包被和里面的小娃娃,一边拍背一边轻哄:“哦,哦,宝宝不怕,宝宝不哭,妈妈在呢,妈妈在呢。”
小娃娃一手揪住赵家媳妇儿的衣襟,一手抓住桌沿,哭声渐缓,慢慢的平复下来。只是,在赵家媳妇儿的身后,小娃娃握着的桌沿发出“咔”的一声,被生生弄下来一块儿。
小娃娃一握手,木屑便纷纷扬扬的像雪花一样落在了地上。
赵家媳妇儿毫无所觉,在小娃娃止住哭声之后松了口气,爱怜的抚了抚七喜刚刚哭的涨红的小脸儿。然后放好娃娃,急急忙忙的去准备晚饭。
赵家媳妇儿嫁来赵家半年多,但比起大嫂嫁来的五年多,二嫂嫁来的三年多,属实还是个新妇。
赵家人口简单,除去上面的爹娘,人”,对儿媳也没啥重男轻女的想法,都当半个女儿公平对待。
三个儿子各有各的性格,但又很团结,谁有个困难,喊一声,另两个兄弟就立马赶过去帮忙了。
至于三个儿媳,妯娌之间也还算和谐,但毕竟是农村家庭,家里穷,除去田里干活的,还有几个半大小子,一家十几口人等着吃饭,日子怎么说也得精打细算着点。
赵家媳妇儿原来是村里教书先生的女儿,教书先生姓墨,叫墨生,原是汝州人士,家里突遭变故,一家人沦落至此。
但无奈这小河村是个芝麻大点儿的偏僻地方,四周是山不说,地势还低,稍微下场小雨,这地方就淹了。
村民们无奈,只得早做打算把房子建到山上去,可这也不是个容易的事儿。
这几座山极陡,山石坚硬,极难开凿。更令村民们惶恐的是:老一辈人都说,这些山里住着一位山神,他以彩云为衣,以露水为食,有移山挪海之能,住在霞光大胜的地方。小河村的村民们世代在农历七月十四这天供奉着他,以求得来年的风调雨顺。
村长王伟是一个矮瘦的中年人,但因为早年为了赚钱去外省挖矿,日日出入低矮的矿洞,早早的就驼了背。
那个年代什么都很稀缺,没有什么好的防护措施,只能简单的包裹一下,就日日出入那暗无天日的矿洞,身体啊,早就落下了各种各样的毛病。
而村长的儿子王毅正是村里少有的知识人儿,在县里的学校读过几年书,后来又因为学问好,被县里的老师推荐到城里有名的青萝书院读书,但因为家里钱财有限,只学了一月就回村里了。
作为村里少有的知识人,王毅那是备受人尊敬,于是他提出了凿山开路,去山上建房子的方案,而村长和村里老一辈的当家人们却是极力的反对,他们认为在山上住的想法,就已经是对山神的大不敬了,怎么还可以凿山开路?于是迁村去山上住,因为双方的僵持就这么搁置下来了。
赵家作为少有的支持派,对这件事极为上心,总是时不时的去山脚下转转,偶尔再去村长家唠一唠话,探探口风。
倒不是赵家思想有多么先进,只是因为赵家穷,又在靠近村尾的位置,一遇到大雨天气,水就会灌进院子,积上那么薄薄的一层,让人不敢下脚。
赵家人对雨天那是又爱又恨,一边希望着它能让地里的庄稼长势好,一边又担心着自己家的房子够不够结实,会不会被雨水冲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