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仙踪
书籍简介

内容简介
工地上的那些事,修真界的那些人。本书慢热,主角在序卷结尾才出现,不喜欢的可从第一卷开始看。
内容在线试读
おcco大象省位于中国中部黄河岸边,属于内陆省份,人口众多,其经济虽然与沿海省份相比不算太发达,但是交通便利,文化底蕴丰厚,在中西部省份一直名列前茅。省会关川市,不仅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而且正处于中国大交通网络的十字交汇处,其重要程度可见一斑。
关川市的气候四季分明,六、七、八月份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其中七、八月份多雨,偶尔还能降降温,只有六月份的太阳是最毒的。
早上十一点,基本上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了,毒辣的阳光炙烤着这个城市,道路上行人很少。但是在农业路上,省文物局的几十位领导和员工却一字排开站在门口。门口并没有什么高大建筑,头顶的太阳直射在身上,就像站在炼钢炉里,身上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湿透,但是众人还是神色庄重,眼睛盯着路的尽头,似乎在等什么重要人物。
又是十余分钟过去了,队伍的末尾,一个年轻人终于耐不住寂寞,偷偷捅了捅旁边的同事,小声说:“刘哥,他们怎么这么长时间了还没有了来”
那个刘哥抬手擦了擦汗,扭头说:“别乱说话,没看见领导们都在前边站着吗”
那年轻人并不在意,继说问:“怕什么这么热的天让我们站在外边晒太阳也就算了,怎么连句话也不让说”
“不是让说不让说的问题,而是为了表示尊敬。你知道我们等的是谁吗是马老那可是咱们中国目前最权威的考古专家,没见咱们正副局长都亲自到机场去接了吗要是等局长接人回来了,我们站没站相,坐没坐相,交头接耳的,不是影响情绪吗”
年轻人不以为然:“戚,不就是一个老专家吗咱们中国现在什么都不多,就是专家多,随便一个人在小报或者网络上写上几个字就敢冒充专家”
刘哥连忙打断他的话:“嘘,小声点,你不要命了这种话你平时说说还可以,今天说出来要是让领导们听到,你就小命不保了。”
“哪有那么严重吹牛不打草稿,一个搞研究的糟老头子,无钱无权,既不是来投资的亿万富翁,又不是来视察的国家领导,有必要搞得这么紧张吗”
“不是我吓唬你,就你刚才说的这些话,如果是国家领导来了,被人听见对你影响不大,但是因为今天马老要来,若是被人听见你就死定了。你知道是为什么吗”刘哥卖了个关子。
“为什么”年轻人问。
被年轻人勾起了话头,刘哥似乎忘记了刚才是怎么警告年轻人的,“不仅仅是因为马老是如今国内考古界硕果仅存的权威,还因为马老就是从咱们省局出去的。大象省一直是中国历史文物研究最重要的省份,马老是大象省的人,年轻的时候在咱们局工作了几十年,没有调到北都之前就是全国知名专家,咱们局里的中上层领导,哪个不是当初马老手把手带出来的县官不如现管,局里所有领导最尊敬的老师,被你说成是糟老头子,你想想,若是被别人听到了,你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咝”年轻人倒抽了一口凉气,只觉得后背发凉,似乎天也不那么热了。
“回来了,回来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刘哥和年轻人一齐抬头向前看去。路的尽头,文物局的几辆车排成一排,转眼之间就到众人跟前。
车子还未停稳,局长就从车里钻出来,小跑到另一侧,替马老打开车门。
马老是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个头较矮,身材稍胖,一头银发,穿着很普通,一副典型的老专家形象。等候的众领导早已围到车前,一一向马老打招呼。
“马老师好”
“老领导,您身体还是这么健康。”
“马老好”
马老面带笑容,和大家一一寒暄完毕,然后说:“真是不好意思,耽误了大家工作,这么热的天让大家在这里等我一个人。”然后扭头批评起旁边的局长说:“小李啊,大热的天,你怎么能让大家都站在这里等我呢,都先回去吧。”
お
“跟你说了多少次了,叫我吴老道就行了。我是方外之人,不跟你论那些辈分。看看刚才你都跟你的学生说些什么。你是个老古板也就算了,还非要把自己的学生都教成小古板,真是岂有此理。”那老道没有回答马老,但是文物局一帮人从这些话里可以听出这老道就是马老要等的吴道长。
马老说吴道长已经至少一百一十岁了,长相却只有五十多岁,这话听着无所谓,没有直观认识,可见到了真人,有的人心里就犯嘀咕:这是一百多岁的人吗看这老头头发只是花白,口齿清晰,手脚麻利,跟风烛残年的百岁老人不挨边啊,难道是因为马老年纪太大,头脑开始糊涂了,认人都认不准了
刚才刘哥被老道挤的站立不稳,正要把老头推开。一听这就是马老要等的吴道长,吓得赶紧把手缩了回来。想起马老刚才说的话,最终没有忍住,问:“吴道长,听马老说你有一百多岁了,我怎么看着不像”
“有你这么问话的吗”李局长训斥了刘哥一句,但是脸上的表情却略带期待,似乎也很想知道这个答案。
吴老道嘿嘿一笑,说:“小朋友,看你好奇心这么重,我就给你个提示。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侵入北都,我父亲参加义和团失败受伤,带着我流落到王屋山,那年我是六岁。你算算我现在有多少岁”
“啊八国联军侵入北都那是1900年,距今一百一十三年,再加上六岁,那不是一百一十九岁了我的妈呀。”刘哥咋咋舌,旁边的人也是满脸的不可置信。
马老以前就和吴老道认识,所以并不像其他人那么惊讶。看看天,已经快十一点半了,室外的温度至少有三十八度以上,这帮人只顾着感慨,竟忘了自己都还在马路边站着,不禁苦笑着摇了摇头,对大家说:“我说,你们也不嫌天热这人都等到了,还站在这里干什么”
大家这才如梦初醒,一起簇拥着吴老道和马老进入文物局院内。李局长先把员工们都打发走,然后领着吴老道和马老去了自己的小会客室,一边亲自动手给吴老道和马老上茶一边说:“吴道长、老师,东西我已经派秘书去取了,不过我有一点搞不明白,不就是一个宋代的铜罐吗还需要两位亲自来一趟”
吴老道摆摆手:“你别管值不值,先说说那东西是怎么得来的。”
“噢,铜罐是一个月前关川市下辖的一个县交上来的。据他们说是前段时间的一个晚上,当地村民发现村外一个宋代王侯墓被一帮盗墓贼挖开,于是发动全村的人把这帮盗墓贼赶跑了,在追赶的过程中,掉下这么一个铜罐。墓口已经被当地文物局重新封住,这个铜罐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最后辗转送到了我们局。经过我们鉴定,这个铜罐呈圆形,高约12厘米,直径约9厘米,上部和下部略小一些,像个小坛子,看材质是应该北宋时期的,上边有盖,用普通方法打不开,用透视的方法也看不出里边是什么东西,盖子上刻有纹饰,但是我们查遍宋代及宋代以前的资料,也没发现过相同的形制及纹饰。这个铜罐也不是什么重要文物,我们就没有过多研究,一直放在仓库里,后来想起老师对宋代文物比较有兴趣,所以我就让人拍了些照片给你发过去,看有没有什么研究价值。”
马老点点头,说:“原来是这样。你发的那些照片我都看了,铜罐里边有什么东西,暂时还不知道,咱们先不说。至于这个铜罐本身其实并没有多大的文物价值,主要是铜罐盖子上的纹饰有些奇怪。我只分析出那似乎是道教的图案,至于具体是表达的什么意思,我也不知道,所以我才会把那些图案发给了吴道长,让他帮忙参详参详。结果吴道长看过之后认为那个图案非常重要,非要拉着我来看看实物,所以我才会专门从北都赶过来。”
“是啊,是啊,我们两个今天赶过来的主要目的就是看看那个铜罐,研究那铜罐上的图案,最重要的是还要弄清楚那铜罐里到底有什么东西。”说起铜罐,吴老道一下子变得激动了起来,伸长脖子看看场外,小声嘀咕道:“你那秘书室怎么回事去这么长时间还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