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法官宣布判决结果:孟晚舟未能获释 构成“双重犯罪” 仍不能获得自由_孟晚舟未能获释(2)
任正非:是家事,也是公事
在孟晚舟被监禁后,美国加快了动作。2019年1月29日,美国司法部宣布对华为公司、有关子公司及其副董事长、首席财务官孟晚舟的指控,并正式向加拿大提出引渡孟晚舟的请求。
事实上,一旦孟晚舟被引渡,她将面临多项欺诈指控,包括涉嫌向美国的银行撒谎以绕过对伊朗的制裁措施,每项指控将面临最高30年刑期。
在此之下,一直处事低调神秘、鲜少接受采访的任正非,开始频繁走到台前,密集接受媒体采访。许多老媒体人都表示,这是从来没有过的。对于出面接受采访的做法,任正非曾打趣道,“是公共关系部逼的。他们说,这段时间我们要给18万员工和广大客户都要传递信心,让他们多了解我们、信任我们,也同时给社会释怀,其实我们没有遭遇多大困难。”
就这样,所有人都为孟晚舟努力着。到了3月1日,加拿大司法部长决定就孟晚舟案签发授权进行令。而孟晚舟方面也未妥协,三天后(3月4日),孟晚舟的律师团对加拿大政府、加拿大边境服务局和皇家骑警(即联邦警察)提起诉讼,指控他们在未告知她的情况下,就对她进行逮捕、搜查和审讯,这些做法都侵犯了她的宪法权利。
孟晚舟(图片来源:视觉中国,资料图)
转眼间,半年过去了。孟晚舟依然戴着电子脚铐,奔走于法院和家之间。
不过,孟晚舟每次出庭都打扮得优雅得体,迈着自信从容的步伐,许多网友高度赞扬她不愧是将门虎女,不卑不亢。孟晚舟每次出庭的照片,都会被刷屏,甚至凭借自己的“出庭时尚”上了热搜。
当地时间5月8日,孟晚舟身穿黑色连衣裙,外披黑色西装外套,手提一只包出庭,律师就美国对她的引渡提出辩护。
孟晚舟律师在法庭上披露了三个重要事项:第一,律师指出针对孟女士发起的刑事案件完全基于不实指控。第二,加拿大相关部门在FBI参与下采取的行动对孟晚舟依据《加拿大权利与自由宪章》所享有的权利造成了多次、严重的侵犯。第三,逮捕孟晚舟违反了美加引渡条约及加拿大《引渡法》的核心原则—“双重犯罪”原则。美国对孟晚舟的指控是基于美国对伊朗的制裁,但是加拿大目前并没有针对伊朗的金融制裁,因此孟晚舟面临的指控在加拿大并不构成犯罪。引渡请求不满足双重犯罪的要求。
此外,律师认为引渡程序过程中出现的政治因素将导致对公正的严重损害,也会使孟晚舟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孟晚舟将据此向法庭申请停止引渡程序。
而就在孟晚舟律师团队与加拿大方面激烈斡旋之时,美国再次将炮火轰向华为。
5月16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将华为及其68家子公司列入美国的出口管制清单,不得向美国公司购买零部件和服务。随后高通、英特尔宣布终止与华为的业务合作;谷歌也宣布停止与华为的合作,并禁止华为使用GMS等等。
12月2日,在被加拿大拘押一周年之际,孟晚舟发布一封公开信,称忙碌把时光缩短,苦难把岁月拉长。自己学会了坚强承受、从容面对,感谢大家对她的温暖和鼓励。
当地时间,2020年1月17日,孟晚舟再次出庭。不过这次出庭不涉及案件审理,而是听取法官对今年的庭审安排作出决定。据央视新闻报道,今年的庭审将分别安排在1月到11月之间分四次进行。涉及孟晚舟被控罪名的三个方面,分别为孟晚舟是否双重犯罪、加方逮捕程序问题,以及美方指控罪名的问题。
当地时间5月27日上午,孟晚舟迎来了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最高法院就其引渡案做出的关键裁决。但遗憾的是,法官作出的裁决却是孟晚舟构成“双重犯罪”,这意味着将触发新一轮的法律诉讼,并且孟晚舟仍然面临被引渡到美国的风险。
华为:制裁中变强
华为是全球最大的电信网络设备制造商之一,而孟晚舟则是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长女。公开资料显示,孟晚舟于2011年4月担任华为常务董事兼CFO,2013年1月21日,孟晚舟首度现身华为2012业绩预告媒体见面会,至此真正走到台前。
2018年3月23日,华为公布的新一任董事会成员名单显示,梁华接替孙亚芳出任董事长,孟晚舟、郭平、徐直军、胡厚崑当选副董事长,孟晚舟同时为机关平台运作的协调管理人。
孟晚舟事件交织了复杂的法律、政治和外交问题。不但涉及加拿大和美国的法律程序与实质问题,也牵涉到美、加、中三国关系,再加上中美贸易摩擦等,多层因素叠加造成多方难以达成解决方案。
其中,有人质疑称,孟晚舟或许只是“毫无防备的替罪羊”。因为美国近年来一直在调查华为是否违反美国对伊朗制裁的消息。华尔街日报曾报道,至少从2016年起,美国有关部门一直在审查华为涉嫌违反美国出口和制裁法向伊朗和其他国家运输美国原产产品的行为。
与此同时,美国还采取了一系列行动,旨在阻止华为和中兴通讯进入美国经济,称这些公司可能利用其技术对美国人进行监视。2018年1月,美国电信运营商AT&T放弃销售华为手机的计划,随后,美国最大电子品零售商百思买也放弃销售华为手机。同年4月,中兴更是因违规向伊朗出口产品被美国制裁。
除了手机产品进军美国市场困难重重外,作为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5G也不例外。目前,5G通信技术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强烈反响,各国都在进行针对性的规划布局。为此,电信设备商、电信运营商正在加速推进5G的商用,多个国家为此已经或者正在进行5G频谱的拍卖、分配等。但过去一年多以来,美国特朗普政府努力呼吁在世界各地禁止华为的产品,尤其针对5G无线网络方面,原因是担心华为的设备可能被用于监控等目的。
对于美国方面关于华为“窃取商业秘密”的指责,任正非明确地回应,华为绝对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另外,对美国国会通过立法惩罚华为一事,华为也进行了反击。
2019年3月7日,华为在深圳坂田总部召开了发布会,会上宣布针对美国《2019财年国防授权法》第889条的合宪性向美国联邦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定这一针对华为的销售限制条款违宪,并判令永久禁止该限制条款的实施。可惜的是,今年2月,华为起诉美国法律违反美国宪法被美国法院驳回。美国地方法院法官阿莫斯·马赞特(AmosMazzant)在一份长达57页的裁决中做出了对美国有利的裁决。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资料图
不仅如此,在将华为纳入实体清单一年之际,美国选择打开“潘多拉的盒子”,针对性地对与华为合作的半导体产业链进行打击。
在2020年5月15日美国商务部最新制定的计划中,在美国境外为华为生产芯片的晶圆厂商们,只要使用了美国半导体生产设备,就需要向美国申请许可证。这意味着从芯片制造、到芯片设计EDA软件、再到半导设备,美国开始选择采取“最极端”的方式阻断全球半导体供应商向华为的供货。
在5月18日华为举办的分析师大会上,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对包括《每日经济新闻》在内的媒体表示,过去的主题词是‘补洞’,但好消息是我们还活着。两天前,美国商务部又修改了新规,我们的业务将不可避免受到巨大影响,但这一年的磨难,让我们变得皮糙肉厚,华为会尽快找到解决方案。”
郭平认为,过去30多年,华为为170多个国家和地区部署了1500多张网络,为6亿消费者提供了智能终端设备,服务了30多亿人口。美国对华为打压,影响的不仅仅是华为,也会让这些使用华为产品和服务的客户和消费者体验受到伤害。
与此同时,郭平还呼吁:“当今世界已经形成一体化协作体系,这个体系不应也不可逆转。标准和产业链割裂对任何一方都没有益处,会给整个产业带来严重冲击。产业界应共同努力,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维护市场公平性,确保全球统一的标准体系和分工协作的供应链体系。”
事实上,早在去年被加入实体清单后,华为便开始加速海思自研芯片、鸿蒙操作系统,以及关键元器件等的国产替代步伐。目前,华为旗下海思半导体已经设计出十数款先进制程芯片,并大量交由台积电代工。根据台积电年报资料及市场调查机构IC Insights统计,华为海思去年占台积电年度营收比重已大幅提升至14%。而业界预估,华为今年对台积电营收占比会介于15%~20%之间,拉近与苹果之间的距离。
另外,4月28日,调研机构CINNOResearch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华为海思半导体第一次登顶中国智能手机处理器市场,成为中国大陆市场份额最高的移动SoC生产商。而IC Insights发布的数据则显示,海思一季度销售额接近27亿美元,首次跻身全球前十大半导体厂之列。
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在今年4月初曾表示,目前华为已经可以不用来自于美国的元器件,但华为手机目前还不全是国产的,既有国产元器件、也有日韩、美国的,不同的手机配置是不一样的。“华为和联发科、高通、展讯等都有合作,高端产品我们还是用自己的(海思),手表里用了展讯产品。虽然我们可以不用美国的东西,但还是要确保有美国的元器件,因为要和他们保持合作关系。”
不过,郭平认为:“当今世界已经形成一体化协作体系,这个体系不应也不可逆转。标准和产业链割裂对任何一方都没有益处,会给整个产业带来严重冲击。产业界应共同努力,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维护市场公平性,确保全球统一的标准体系和分工协作的供应链体系。”
郭平指出,过去30多年,华为为170多个国家和地区部署了1500多张网络,为6亿消费者提供了智能终端设备,服务了30多亿人口。美国对华为打压,影响的不仅仅是华为,也会让这些使用华为产品和服务的客户和消费者体验受到伤害。